柳暗花明又一村之保研后记

书接上文,我的分流经验后,现在再来重温我的保研路,我仍觉得侥幸。像我这种笨小孩都有如此出路,真的和果宝特攻中的陆小果如出一辙。瞄不准目标,却歪打正着……


在本文中,我想主要分享两个内容:我的保研血泪史我前三年的遗憾

当然从结果来看这两个有误导性,但是我不介意让大家来了解普通人在面对保研时可能会发生的,毕竟我承认我能上岸运气成分很大。

基本情况:

  • 性别:男

  • 年级:2020级

  • 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 硕士专业:基础数学

  • 专业排名:绩点十名开外,保研边缘人

  • 夏令营参营:大连理工大学数学学院(优营)

  • 预推免参加:

    • 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合格)
    • 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候补)
    • 上海大学(合格)

    最终去向: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我的保研血泪史

我天生随性,总希望随遇而安,很多事不到迫在眉睫根本不往心里去。但是唯独保研这件事,我倒是有提前做过功课。我分流进应数时,排在三十开外,想保研可谓天方夜谭。有意思的是,我恰好在大二秋的考试中进步了十名左右,似乎按那个节奏我是有机会的(这样说也确实得感谢董大师给我逆天改命的机会)。可后面两个学期的线上考,我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整个大二,我成绩除了在秋季上升后,后面基本没有变化。

在刚上大三时,我不清楚未来的路通向何方。我的成绩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程度,到底保研还是考研,这是个问题。在冬季学期结束后,我终于爬到了保研的边缘线。再加上综测加分,保研这件事应该有着落了。现在回想起那时的考试周真的也蛮有趣的,至少保研成了我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虽然每次都十分焦虑,但总体上也磨砺了我的心智。

当开始真正着手准备保研时,我发现焦虑只是刚刚开始……

我自知我成绩排位不够亮眼,也没有拿得出手的竞赛和科研经历,所以对于清北等我也没敢奢望。在五月底开始填部分夏令营系统时,起初自信满满,但很快被默拒摧毁了内心最后一条防线。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到六月底我填了20多所学校的夏令营。但可怜的是,只有两个学校入营,其中一个是有600多人的海王营(最后只招收30人左右)。所以我就只参加了另一个并拿到优营,那边的老师还是很nice的,我没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还不甘心并且对梦校不死心。

那会确实会羡慕排名靠前的同学,前两三名拿到的入营,比我们后面十几个人加起来还多。但是比较诡异的是,基本上都只能拿到中9的入营。在线下保研如此艰难的时候,数学又几乎没有除了成绩单外的东西,所以排位是唯一可以展示给外校老师的东西了。而且大家并不清楚自己的排名会有那些学校让入营,于是就会将市面上看得到的都报一遍,所以就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况且,我们作为211相比985是有天然劣势的,即便是和兰大比,我们的入营情况也有差距。当然这种情况是针对于想要进数学学院营的同学,如果是有跨保想法的,可能会有差别。我上面说的是今年的情况,对于明年可能还有变数。我只是想说要找好自己的定位,位次靠前就没有必要报太多的保底学校,也算是给后面同学一个机会。位次不理想的同学一方面不要妄自菲薄,像我都能有机会捡漏,各位以后也可能有机会;但是也不能自以为是,过去的老黄历不具备参考价值。我当时听说华师年年被鸽穿,所以我自以为华师可以是我的一个保底,但今年华师在夏令营就招满了,甚至预推免都没开。所以保研每年有很多的偶然性,各位要找好定位,摆正心态,前期任何的焦虑都是没用的。

现在在我看来,如果还有继续读数学方向的研究生,最后的办法是提高排名和套瓷。关于如何套瓷,这就涉及另一个话题了,在此不多赘述。

到那时,我还在天真的自我安慰,虽然咱夏令营不行,但往届学长学姐都说预推免才是我们的主战场,到时候咱再嘎嘎进。可我所能打探到都是大我一两级的,那会他们都是线上,所以鸽子相当多,预推免捡漏是家常便饭。而今年线下夏令营,很多人考虑到成本问题,鸽子也少了不少;另一方面,今年是强基计划转段元年,我是觉得强基会挤占985高校能接受的名额,也对我们这些211的有影响。

以下是投递夏令营时的发疯日常节选


因为战线拉得比较长,中间还有一个难熬的暑假。到了预推免时,说实话真的有点累了,会很羡慕那些已经拿到满意offer上岸的同学。在开启预推免时,有些学校也顾不上填报,在预推免时,我总共也就报了不到10个学校。其实保研的很多招生信息,我们大多都是从公众号中得知,但是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关注,这也导致报名难度会变得很高。所以会不会有些没被公众号发现的信息呢?答案是,有,但是不会很多。就像我去国科一样,这是因为有同学夏令营优营后,他关注国科的消息,然后告诉我以后我才报的。这样看,信息差是很重要的。

然后在一个周末,我连续面了山大和国科。山大面的我觉得还好,虽然有几个问题答错了,但是总体和老师互动的很不错。但是在国科那边就没那么幸运,因为预推留的名额已经不多了,事实上,我连他招生的方向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就随便报了一个多复变和复几何方向,结果就是那边问的和复变关系很大很大,而复变我学的本身就不扎实,同时我原先是更倾向于学习代数的,所以面试结果就不是很好。很快,我在一天内得知了山大通过而国科是递补的消息,我那时就觉得去山大也不错。比较有趣的是,在填系统的前一天,我接到了北京的电话,而且歪打正着的是,录取的方向还是代数。

在这里我觉得还是有话要说的,在报夏令营和预推免的时候,有上海的同学会更想在上海读,事实上,如果夏令营没上海高校的offer,这种风险也比较大,等预推和九推都是赌命。当然,如果你觉得上大和某些沪外高校相比会更想选上大,那不报那些其实也ok。

另外,我身边不少同学把自己的方向卡的很死,有些同学觉得这个学校他想学的方向不是很好就不去等等。现在从我们这一级来看,真正走的是自己最想学的人少之又少。当然,我也不是讲选学校报系统的时候所有的方向都去尝试,因为一个学校大多只让报一个专业的一个方向。我是感觉在报学校时,可以多尝试的,就像国科虽然一开始不招代数方向,但是最后还把我给招了。我想这其中也会有想学代数但是看到没这个方向就放弃报名的同学,然后就成全了我。况且,数学虽然分这些方向,其实学到后面还是有交叉的,数学不是割裂的。

然后我真的希望想保研的同学们可以把专业课学的扎实一点,不同学校会有不同风格,你永远不知道面试你的老师是做什么方向的。如果台下的老师做的方向和你感兴趣的契合,那恭喜你,你会面的相对轻松;但是另一种情况,那就得看你专业课到底扎实不扎实了,有些基本的问题答不出会很掉印象分。


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1. 在保研前,成绩和你能掌握的知识是最重要的。
  2. 在保研过程中,选择大于努力,找到自己的定位,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如果特别焦虑,找人聊聊或者去庙里拜拜都是不错的选择

  3. 学长学姐的话选择性相信,任何人的经历都会和你不一样,每年政策和情况都有区别。


2.前三年的遗憾

我不知道我写的这篇文章究竟会不会、会什么时候被什么人看到。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和大一的我说,你大二大三赶绩点的样子真的很狼狈。如果重来大一那一年,我不会再像当时一样,觉得有些课无关紧要,我一定会去卷绩点。大一的英语课从不听讲,从不复习,绩点是真的难看。大物仗着自己高中学的还不错,作业应付了事,课堂玩手机,最后也没考到4.0……除此之外,虽然我当时很想学数学,但在分流前还在摇摆,如果是现在的我,我可能会更坚定一些,同时会去多学点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比如数分高代。

对大二时的我来说,我虽然想把一门专业课学懂学透,但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花了太多时间,比如选一本专业课的书。在知乎上的某些推荐不能信,有些书是好书但不适合入门,花太多时间但效率极低。但是这个过程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在你不知道那本书好,你适合那种风格时,多尝试也无妨。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把课内讲的那本书先看明白,如果有兴趣再找进阶的书读。事实上,想要一口气立起一个高楼大厦是不可能的,前面脚步放慢一点,尤其是数分高代知识一定要牢。在这之后去看很多专业课,可能会更清楚其动机。所以,只学课内的数分高代,肯定基础不是很扎实,多做点习题和看看别的学校的课程可能会加深相关的理解。对于考试而言,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并不代表着这门课就没问题了,相反那些老师没考到的也许才是这门课的精髓,毕竟得让大部分人pass么。举个例子:数分中的隐函数定理等,高代中的Jordan标准型,虽然课时不足以讲到,但这些的证明和推导至少得看过吧。在常规学期结束后,在寒暑假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可以将没学明白的再看看,或将要学的提前预习一下,也许曾经抽象的定义和定理在那个瞬间就通透了。

对于大三的我来说,我需要早点找到我想学的方向,然后在这个方向多读点书,并且早点找相关的老师进行该方向的了解,可以适当参加讨论班和上点研究生课。而且如果对一个方向会很感兴趣,那么要早点找老师套瓷。自己写套瓷信也好,找熟悉自己的老师引荐也好,总之,需要让好老师发现自己。如果感觉我这些方向都不喜欢,或者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被数学磨平了棱角,我也要早做转行的打算。在保研的时候,确实有机会跨保到工科的方向,但是得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或如果需要考研的话,那也得早点准备起来,确定好一个方向努力学就行。

总的来说,那些都只是我的遗憾,遗憾自己没有做的更好。这些虽然我分成了大一大二大三,但事实上,这些顺序也不重要,如果你能在大一就把基础课学的足够扎实,那么你自然大二就会提前做点大三要做的事。

其实现在再回看当时的选择,似乎一开始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是不现实的,在尝试过后,才能知道自己最想去哪。就像我和一些低年级的交流过,有人一开始就说想去后面转到计算机方向或者金融方向等等。但我觉得,既然来都来了,在大二的秋冬学期,先不要有跑路的想法,你可以按照学基础数学的标准来学,看看你到底喜不喜欢、适不适合数学。在这之后,你再准备跑路其实也不迟,在春季数学的各个方向基本都有开课,可以旁听了解一下。如果不想学数学了,在大三的时候可以着手去了解其他专业和方向。


以上基本就是我的保研血泪史和前三年的遗憾,希望能读到这的各位,可以从我的教训中吸取经验,少走点弯路。

最后祝各位前途似锦,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