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想好来计算机学院了嘛?🤔

20 - L - 理一分流 - CS

目标读者:欲分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基本背景:

  1. 分流基本情况:

    • GPA: 3.78 / 4 (排名31)
    • 分流排名:98 (大省高一分进理一,综测+1分左右)
    • 计科排名:15 / 231
    • 分流时计算机编程基础:大一上课学的C语言 + python数据分析(很基础)

​    大学两年的生活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迈入大三,回忆起过去的两年里,我努力过、得到过也失去过。某些时候静下来想一想,很多地方是能做得更好的,但奈何本人一直高不成低不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和资源。因此本篇主要是结合本人切身经历,提出一些在上大计算机学院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希望能对读者的核心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真的适合你吗?提供一些思路。道路千万条,此条仅供参考,此外由于本人没啥耐心写长文,因此基本上算是随笔🙄


课程学习:

​    各个学科的培养方案上海大学教务处都有,以2021级为例赋个链接2021SHU本科生培养计划,计科历年基础课与其他专业类似,在此只挑出计科的专业必修课讨论一下:

<img src="C:\Users\Lemon\Desktop\Task\答辩材料\img\1-1.png" alt="1-1" style="zoom:70%;" />

​    总体上看,计科必修课软硬件兼顾,理论课也比较多,再加上多数课程有大作业、研讨、小组项目合作等实践内容,知识体系是比较完备的,可以媲美很多顶流学校的教学计划。但很可惜,理想和现实总是有着差距,上大计科的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原因有多种:

  • 三学期制:上大“引以为傲”的三学期制注定了很多课程都是浅尝辄止,课时太短是硬伤,计科大部分学生还是像笔者一样的普通人,在上大学前基本上没有任何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基础,那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深入呢?而老师们好像都默认大家很厉害,也是想让大家深入了解课本外的知识,在书本内容未曾讲完的基础上设置了许许多多的研讨(研讨本身是好事,但不太适合三学期制),大部分人只能一知半解地到处拼凑PPT,讲的时候念稿子、PPT的居多,实际内容并没有学到多少,底下的听众更不用说了,真正能从中得到收获的人是少之又少。

  • 课程事务太多:研讨与报告学院是名不虚传的,以笔者大三秋季的课程为例:

    <img src="C:\Users\Lemon\Desktop\Task\答辩材料\img\1-2.png" alt="1-2" style="zoom:50%;" />

        你以为18分很轻松?实际上好像不是这样的😔

    • 操作系统:六次实验+六次实验报告+四次课程作业
    • 计算机网络:五次实验+五次实验报告+四次课程作业+期末研讨大报告
    • 组合数学:两次作业+两次bonus(可做可不做,其实就是必做),课程内容较难
    • 数字图像处理:五次实验+五次实验报告+四次课程作业
    • 苏轼与中国文人画:期末论文+手工作业+课堂pre

    ​    此外由于笔者本人不太喜欢肝,选的老师也属于比较水的那一类,而其他的老师大多会布置更多的课程任务。笔者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平均页数在10页左右,若想写得好看点(也就是卷)基本上15页朝上了;至于实验内容,大多老师上课都不会讲,得靠自己摸索,做得快的话三四个小时,慢点的可能要十几个小时朝上了;课程作业大都是章节专业,所需了解的知识点较多。

    ​    自我评价,笔者觉得自己对待课程任务还是比较勤快的,基本上不会拖DDL,但从第六周到第九周这段时间里笔者每天花费在课程作业上的时间大多还是超过了五个小时(前几周也花了些许时间,但没有这么多),第十、十一、十二周复习和完成部分课程的期末报告,每天花费的时间也在六个小时以上。

  • 学院氛围:和笔者所想的大学生活差距较大,进学院后很少感受到人文关怀,一方面是疫情时期网课居多加上笔者自身较内向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因计算机学院的同学都相对较忙,大二还有很多课外活动时间,大三基本上都在为明年做准备了,同级间学业、未来发展等方面的交流较少。感觉也不太好说,毕竟计算机学院的水平阶层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快乐分享错了就成了炫耀,悲伤分享错了就成了矫情。所幸还有很多优秀的前辈,计算机学院每届都有很热心的学长学姐愿意答疑解惑,若是注意咨询的分寸和频率应该是可持续、可发展性人脉资源(注:代码问题最好最好不要打扰他们),笔者在学业、生活上的很多迷茫和困惑都是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得以解决。此外计算机学院的学习氛围还是很浓厚的,分流来的同学大都较为自律、素质高,以笔者为例所在的寝室白天大多数时间只有一两位同学,晚上也是各自敲敲看看,打游戏等小吵小闹戴个耳机也能解决,实在不行还能去客厅(很不幸由于书院问题,计算机学院以后应该都被分配到南区,我们是最后一届)。作息也比较"规律",十二点前应该会关灯😂

  • 授课老师:教学水平良莠不齐。或课程任务极多、要求较高,打分按完成度正态分布,还算合理;或平时很水,学不到东西最终给分一般,也合理;再或平时事情较少、同样学不到什么但给分很好,没道理会被很多人拒绝呀;再或计院葛朗台,事多分少,谁去谁后悔;最后认真上课且给分合理专业课老师,笔者觉得每门仅一两个人,且都是高Rank选手的竞争目标,选择难度较大,循环往复后高Rank的选手往往既能上好课又能拿高绩点(仅在阐述事实,按绩点选课还是相当合理的)。另外大学老师其实算一个比较矛盾的职业,如果全身心投入教学那自身的科研任务必将受影响,没有paper职称又上不去。

  • 教学内容:一来老旧,尤其是实验指导仍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很多东西都已经被淘汰,不理解为什么没有老师组织修订;二来实用性低,讲解经典框架、算法、指令等内容的甚少,编程相关内容更少,占比最多的是需要背诵的内容,你以为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是天天敲代码的码农?我倒是觉得更像是在高中学文,天天背书、写读书报告,代码量还没报告篇幅多,甚至很多同学两年写不够一万行有用的代码,最终学到的知识不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面试都很难用得上;三来关联性差,有些课程看似需要前置内容,但实际上如果不是刻意复习或项目需要,学过的内容基本上大多考完就忘,后续很少续上。

  • 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往往只有一两个老师上,选修课考核方式、给分等决定权全在授课老师手里,上课体验、最终成绩和授课老师直接挂钩。不过计科选修方向确实很多,若已有课程基础或恰好在项目学习需要的时候来上课,基本上能拿不错的绩点,还能受某些老师青睐顺便带你做项目啥的。

​    看着好像也还行对吧,但自我感受有些时候还是挺煎熬的,笔者除了课程任务外,还有项目备赛、学生工作、感情受挫等方面需要处理,每天忙忙碌碌,也多次质问过自己来计科的理由,产生了很多对未来的读研、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焦虑感。某次看到的一句话很能概括这段时间的心态:

Sometimes you just feel like you’re doing well among your peer group. But there are also times when you feel like a pathetic failure who has let yourself and everyone else down. Pride and inferiority bounce back and forth.

​    笔者也询问过身边的很多同学,或保研、或考研、或出国、或工作,大多有过如此感受。


来计科的理由

  1. 绩点:笔者绩点比较高,当时不想浪费就无脑选了计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想的)。但也因如此,分流来计科的同学均绩普遍较高,想要保研均绩得在3.77以上,也就是差不多前45名(计科每年保研名额有30多人,因疫情线上考试的影响,总体均绩比往年高,3.77是笔者根据身边同学估算出来的)。此外之前和一位友人聊天时发现,进入计科以后很多人对绩点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笔者这一届大都是线上考试或课程报告,拿了3.3就觉得自己对待这门课太摆了、老师给分很低等等,很难受;拿了3.7就会在想这门课是哪个地方做得不好,同样是报告别人凭啥拿4.0之类的,很多人包括笔者在内很多时候就单纯为了绩点而去选课、学习。这里再提一下不同的计院老师之间给分差距很大,有的老师人均3.7+,而有的老师线上报告都给很多人2.x。最后笔者觉得高绩点来计科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去其他专业有更多保研的机会不好吗?眼光放长远一点,只要能保上研那绩点就不算浪费的!
  2. 就业形势:很多人都觉得计算机是热门专业,确实如此,但因为热门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个专业,本专业内竞争就算了,还有很多跨考计算机的同学。另外,我觉得当今计算机行业真正需要的是中高端的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依旧很稀缺,但其实并不缺能力一般的人(即像我这种代码能力一般、理论水平一般的人,很需要沉淀学习的那种),各大公司对底层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少,秋招春招形势极其严峻,很多同学拿不到合适的offer,甚至没有offer。更不可能像很多人认为的计算机行业人均年薪几十万,大多人工作一年后每月工资依旧维持在两万左右,如果是一般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倒也是很好了,但对于想在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生活的同学来说应该蛮辛苦的。说到辛苦,国企计算机行业对员工要求较高,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压榨,996都相对较好了,加班应该是常态,更不用提程序员35岁定律了。未来工作可参考一下我院今年公布的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2022届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感觉有些美化成分。
  3. 学计算机很酷:是的,电影中那些黑客的操作确实很酷,但那和现实差距太大了。现实是:脱发、肥胖、憔悴,毕竟长时间待在电脑屏幕前、经常熬夜、久坐不动肯定会有影响。另外程序员相比其他行业有更多的理由去宅,如玩游戏、研究技术、安静、喜欢虚拟世界等等。如果让你选择人生另一半的职业,你会希望ta是一个经常熬夜加班吃青春饭的程序员,还是如酒一般愈久愈醇的医生、律师、建筑师这类呢?程序员听着像美剧《硅谷》里那么高大上,实际上大部分还是打工人。
  4.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啥好说的就提一点:喜欢玩游戏、畅游网络不代表喜欢计算机,更不代表喜欢计算机专业。

计科与其他计算机专业的些许区别

    上文与其是在说计科,其实更适合说计算机学院,那计科相比较于计算机学院其他专业智科、网安、AI有什么区别呢?

  1. 学费贵30%:仅计科属于热门专业,学费6500元/年,其他专业均为5000元/年;

  2. 硬件课多:其他专业的硬件课好像只有一学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且基本上没有硬件选修课。而计科有数字逻辑、数字逻辑实验,两学期计组及实验、暑期硬件大作业约17学分的硬件课,同时设有多个硬件选修课。对于喜欢硬件的同学来说是福音,但对于我这种硬件白痴来说是煎熬。

  3. 更卷一些:按笔者的了解,学院前十有七八位是计科的,当然也和招生人数有关,学院一共330位左右的学生,计科有230人。保研的综测得分,具体信息可在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事务查看(计算机学院保研人均国奖,纯绩点可能得要3.9左右):

    专业计科智科网安
    综测最低分75.12572.12576.438
    综测最高分81.56382.06378.125
  4. 涉及面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具有通识性,更接近基础学科。这意味着计科可硬可软、就业范围广泛,计算机类专业的万金油,发展方向更多元化。(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计科会学习很多对未来发展没意义的东西)

  5. 学科评估: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级为B,其他专业没有参加评选,这个评级让计科在保研、找工作等方面更有优势一些。

  6. 授课老师:计科因为学生数较多,每门专业课授课老师还能挑选,但是其他三个专业往往只有一两个班,别无选择。而且计科因为人数多,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小组作业搭档,也更容易找到大腿抱,相信大家也清楚小组作业的搭档多重要了。


​    当然,就算说了这么多计院的坏话,如果再让我回到分流前,我还是会选择计算机学院,只是会多考虑选不选计科罢了。当初选择计算机学院一是想摆脱高中刷题的疲倦,当然编程肯定也需要多加练习,相比较下我觉得编程比写题更舒服一些,虽然也经常遇到一对耳机、一瓶饮料、一个bug调一天的情况😅😅😅二是想走一条更未知的路,充满神秘感和新鲜感,这条路上很多人站在同一个新起点。另外,不再想选计科单纯是因为笔者十分讨厌硬件课,更喜欢其他专业的数学理论课,觉得实用价值更大一些。

​    过去的终究是过去了,想一想来到计科我也收获了很多,结识了很多有趣、有能力的朋友,接触了很多曾经未曾涉及的领域,学业上也是可圈可点,毕竟学如牛毛,成如麟角,选择固然重要但也更离不开为之奋斗的自己。如果学弟学妹们想要来计算机学院最好大一就开始接触相关的编程课程,学C++推荐《C++ Primer Plus》,学Python推荐《Python学习手册》,这两个熟了大学课程的编程方面应该不用愁,此外建议书上代码全敲一遍而不仅仅是看,编程能力是熟能生巧的。最后给各位一点祝福:

  1. 希望你能走出寝室,多走一走、逛一逛,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2. 希望你能培养自己的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3. 希望你懂得取舍,懂得释然,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不要放弃你应该有的骄傲;
  4. 希望你大方开朗,不要因为暂时的得失而胆怯,让自己不开心;
  5. 希望你知世故而不世故,多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6. 希望你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恶语伤人六月寒;
  7. 希望你多跟家人联系,不要在没钱或伤心的时候才想起你的父母,他们虽然什么都不说,但是他们也很想和你说说话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