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历程总结

本文写于申请季初期,想不到很快就收到了Duke的offer,特此写一篇记录贴分享给申请的朋友们,之后等拿到新的offer后会再更一篇短文,敬请期待~


0️⃣ 文前碎碎念

今天是2022年12月23日,我收到杜克admission的第三天。说实话现在还有一种非常不真实的感觉。三天前我还在焦虑如果收到了22封拒信从而被迫保研上海大学,我该如何面对我的未来。也许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但对于我这样性格和想法极为跳脱的人来说,在国内保研的结果是不能接受的,就算保到清华、北航也不行。然而,DUKE在我提交网申后的短短五天就给我发来了decision letter,昨天又在机缘巧合之下收到了 $SHUFly$ 这个我之前从未听说过,但又与我如此志同道合的组织的约稿邀请,直接打消了我所有的焦虑。这一切都来得太快了。这两天我感觉就像是在做梦,因为这个世界对我的价值需求可谓是在一夜之间就变大了许多。在这个梦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来越困难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这样的经历是非常难得且宝贵的。虽然我是一个非常不善用文章表达自己的人,但我还是抱着一定要对得起这样一次有价值的机会的想法,开始了本文的写作。

写在前面的还有感谢致辞。从我2022年7月10号下定决心出国以来,到2022年12月20号收到第一封admission letter,这一路上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

  • 感谢我的母上大人听说我想报托福班的当天晚上就毫不犹豫给我打了7000RMB的报名费

  • 感谢我的父上大人在报名费、文书修改费、申请费等经费领域给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当然,我最为感谢我家里人的点在于他们除了资金的支持以外,没有提供任何其它的支持。这听起来也许有点奇怪,但对于我的价值实现非常重要。因为正是没有他们的价值影响,我才第一次有了为自己努力的感觉。从小升初、中考到高考,我一直有一种为了别人而考科举的感觉,整段学习生活中几乎没有自我实现的目标和激情。然而,在新一次的人生节点上,正因家里人对我的出路产生了模棱两可的犹豫,我才有机会卸下心理负担,全力为自己的未来而拼搏。感谢这样的机缘巧合。

可能是因为我能保研这一点太超乎他们的想象了hhh

  • 感谢蒙学长对我的开导和无条件的帮助,让我在申请的前中期得到了灯塔一样明亮的指引,也让我切身体会到了connection中前辈对于后辈的莫大价值。蒙学长是上海大学18级机械工程的前辈,与我一样是北京人。在我对于要不要出国、出国去哪国、申请什么样的program、如何选校定位等问题上,蒙学长给了我很详细的信息及分析;之后,蒙学长也对我的科研实习经历以及托福、GRE的备考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感谢蒙学长,祝在USC的学习生活顺利。

  • 感谢田教授给我进入科研组进行学习的机会,并在申请阶段给予了我选择毫无保留的支持,遇到田教授这样的Mentor真的很幸运。感谢李老师在全英专业课上对我的认可和赏识,也感谢李老师在我不断麻烦他之后仍然表示他很高兴能帮助到我的前途发展。感谢上海大学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我真心觉得在本科阶段能遇到这么多好老师很幸运。

  • 感谢清华猛狮团队的各位前辈给我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我在实习期间拓宽的科研视野和做出的项目成果在申请阶段给了我很强的底气。感谢各位猛男大哥们请我的夜宵和酒局,当然也感谢康哥在认识不久的情况下也愿意给我写推荐信,并对我的申请非常上心负责。

  • 感谢加一老师的五十度GRE课程和文书修改项目,让我在紧迫的申请阶段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一起努力的小伙伴,并有了坚实的心理后盾

    虽然是金钱交易但也是缘分hhh

  • 感谢上海大学的朋友们。你们都是我本科阶段的软背景,你们的陪伴本身就是我前进的力量。

  • 感谢2022年上半年的经历,让我坚定了一定一定一定要出国的决心。这段经历也让我认识到,苦难的价值之一在于让人产生思考,并明确目标。

  • 最后,最感谢的人当然还是自己。

    • 感谢自己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没有放弃任何一次考试,才有了如今还算看得过去的绩点
    • 感谢自己在大二大三就提前修完了几乎所有的必修学分,这半年才能心无旁骛地准备出国的各种事项
    • 感谢我对自己的各种push,才能坚持下来两年的比赛经历 虽然成果几乎没有hhh,夯实了自己的工程项目技能
    • 感谢自己在如今这样摆烂风气盛行的本科环境中一直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一直憋着一口不服输的气,给短短四个月的语言学习和各种申请杂项的学习提供了一往无前的动力
    • 感谢自己一直相信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以及自信心的提升……

这小半年令我产生的感想实在太多了,怎么写也写不完。还是把感想揉进努力的过程中,开始正文的写作吧。


1️⃣ 基本背景

本人于2019年进入上海大学进行学习,大一参加了社联班委及班委自带的学管会3C动漫社等学生组织 后来发现这几个没一个好东西哈哈哈,建议学弟学妹们避而远之

叠甲:如果引起以上组织内成员感到不适的话非常抱歉!我只是表达我的个人感想,从我片面而又主观的角度不建议学弟学妹去以上组织!如果觉得我写得不合适的话我承认不合适!但我还是要写

加上大一的时候女朋友也在上海上学,导致大一几乎没咋好好学习,分流绩点大概在3.1+

别学我,大一绩点超关键的!但如果跟我差不多烂也没关系哈哈哈之后还有的救

加上上海大学19级理工大类就在北京招了仨人儿,俩人儿(包括我)是压线进来的,分流的时候自然寄了(高考加权后排名大概在70%左右?记不太清了),只能去一些包容度较强的专业,比如我所在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原机械工程,分流均绩2.6,属于是正统Mechanical Engineering,处于机自学院鄙视链底端 XD

所幸机械这个行业能走的路还是比较宽的,倒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只不过可惜了我的CS梦。不过其实后来想想还好我没去CS,不然就我的学习状态绝对卷不过那群怪物hhh。可能我被分到机械专业反而是幸运的吧,很适合我这种不喜欢听课但喜欢做项目选手

我们这届GPA3.5+就专业前三,3.1+就能保研

大二我便退掉了所有的学生组织,同时女朋友也回北京准备作品集了,我终于免费了! 指追求学术方面 分流后的我有种如获新生的感觉,在秋季开学之前便做了一个机自学院的适应比赛项目,用NX UG做了一款床上自动手机支架的概念模型拿了个院级二等奖(=没用),也从而认识了沈健老师,之后跟沈健老师打了两年的上图杯比赛,大二大三分别用SolidWorks和UG拿了个上海市个人二等奖和个人一等奖

≈没用,只在抵创新学分和申奖学金的时候有点儿用,不过通过两年的比赛我的机械建模软件基本是熟练掌握了

同样打了两年的比赛还有上海市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罗姆杯是机创赛的校赛),大二做了个校园卡回收机构及其小程序,大三做了个自动垃圾打捞船,拿了两年的市级二等奖

≈没用,不过给我攒了一定的项目阅历


分流之后我的生活大概由三部分组成:刷绩点+竞赛+社团

1.1 绩点

相对来说我大二大三的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大二均绩大概在3.58,大三均绩则是3.74,硬生生把我的总GPA拉到了3.47。这个绩点放在大多数卷卷专业肯定是不够看的,但在我们专业我的排名是4/120,这个ranking放在申请中还是比较亮眼的。当然,我这点儿努力放在卷卷专业里几乎是不值一提的。所以有的时候真的是选择大于努力呀~

记得之前跟一个关系很好的学弟聊过什么才叫不浪费绩点,他当时就是一心想去最“配得上”他绩点的专业,但我就跟他说,我认为用他的绩点选个能过上相对舒服的校园生活,并且更简单地给未来铺路的专业才应该叫做“不浪费”绩点。总之,不要为了卷而卷,咱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1.2 竞赛

我的主要竞赛经历在前文中简单介绍了一下,所以这一段主要来聊一聊竞赛的意义,即竞赛“值不值”。我个人认为竞赛的性价比较低,完全不如进组搞科研。因为竞赛基本只看结果,而科研则是更注重过程。例如,我打了两年的比赛,拿了四五个市级奖项,但网申的时候几乎没有用处,只能在award里面把获的奖list出来,而我的科研虽然毫无成果,但却可以在PS和Employment里大写特写科研经历。总得来说,竞赛在前期看队友,中期看时间,后期看老师,大部分时间都是看别人能不能带你拿到最终的一张国赛奖状,不确定性太强了;而科研只需要前期找个导师给你个方向,之后的每一步的努力都是能拿出来说的,就算失败的经历都很有价值。如此对比,如何选择便显而易见了。但神奇的是,打比赛的鼠鼠我见过不少,但进组混科研的本科鼠鼠我却几乎没见过。大家可能总有一种“我什么都不会不配做科研”的心理门槛,但其实老师对你的包容度超乎你的想象。跨出这一步,光明的未来在向你招手!

  • 做过的一些项目👇~







1.3 社团

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在大二冬季加入了上海大学Street Life滑板社;又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在大二春季成为了Street Life滑板社的社长。这是我最为骄傲的一个Extracurricular Experience,它表现了我在Leadership、Organization、Team Work Ability、Diversity Experience等众多方面的成长履历,以及作为一个individual的独特性。不像跟着模板机械性地重复着一年又一年工作的学生组织,我体会到的滑板社更像是一个community。因为加入这样的组织没有任何功利的需求,参加社团的每一个人都带着坦诚和真性情来发展人际关系,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氛围。在这里没有分明的等级制度,只要愿意花时间陪伴,可以和社团里的任何人成为亲密的朋友,并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中互帮互助,形成一种独特且坚固的connection。正是因为这样的connection,我才不会总觉得大学的生活会无聊;正是因为这样的connection,我才在毕业之前会想为这个community的成员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像 $SHUFly$ 这样的交流发展平台。扯远了,总之,我非常庆幸能有这样一段让我深刻认识到community的价值的经历,也希望喜欢社交的鼠鼠们都能够找到这样一个让人感觉安心且无拘无束的组织。


2️⃣ 决定出国&申请之路

2022年5月25日,在封校百天后终于从上海润了出来,在中国西南猛猛玩了46天,并在旅途中顺便完成了本科阶段最后一学期的课程final(大四每学期就一门课相当于没有哈哈)。将近回家的时候,我在贵州毕节跟家里人通了一次电话,家里人问我大三课业基本结束了之后,打算考研还是找工作。这是我第一次认真思考我本科毕业之后的去向,也是第一次认识到我已然站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了。当时我给出的答案是,考研是不可能考的,我大概率能保研,如果保不上的话就先工作一两年。不过,我和我家里人对这个答案都不满意。家长觉得像我这种成天玩滑板组织自驾旅游不学习的人,保研这事儿太没谱了,而现在有个研究生学历太重要了;而我在想,就算我保研了又能怎样呢?SHU的研我跟家里人都是看不上的,那留给我的唯一选项不就只有回北京读研找工作过一辈子了吗?我还没好好出门看过世界,三年前刚力排众议逃离了北京,这马上又要被命运抓回去了?Never。想到这里,唯一的出路便摆在眼前了。

其实在这之前,我一直是一个对润学完全没有兴趣的人。**一方面是因为我已经在富裕的物质生活和贫瘠的精神生活中养成了随波逐流的心态,完全没有心力去进行改变命运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在大学之前的阶段是个名副其实的社恐。**一直把社恐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导致我在选择初期就直接阉割掉了接触开放文化的可能性。让这种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是对于在北京过完肉眼可见的人生的排斥,另一个是我女朋友正好在这段时间出国了。她出去之后形容的生活跟当时特殊时期的国内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了我突然有了想出去看看的强烈愿望。可能会有人说这是崇洋媚外,但我觉得崇洋媚外其实很正常,也不是什么完全不能接受的思想。之所以会崇洋媚外是因为没有体会到国外生活的缺点,如果没有机会出国,该怎么切身体会这些缺点呢?不出国倒是更有可能崇洋媚外一辈子。反过来说,如果一辈子都没有出国的机会,那么视野便永远是相对狭窄的。在一个较为狭窄的视野之下,讨论崇洋媚外的价值就已然显得无足轻重了。

2.1 托福&GRE

2022年7月9号,我回到北京,跟家里人简单沟通之后,我坚定了自己要出国的想法。虽然去哪个国家还没有清晰的目标,但无论去哪个国家都得考托福 我比较倾向于日本、美国、新加坡所以没有选择考雅思,于是我当天晚上就开始了对于托福学习的信息收集。碍于玩儿得太久怕自己心思收不回来,我决定报一个新东方的托福暑期课程,于7月13号开始托福的学习

其实回头看来根本没必要花大几千报班,网上的免费资源完全足够自学考到100+了

第一次考托福是在8月28号,学了一个半月就开考了,出分91。当时心理压力特别大,因为准备出国比较晚,加上托福特别贵,所以当时就自己逼自己必须一次考到100+。但事实证明,托福并不是一个如此简单的考试。对于一个半年前六级裸考443的选手来说,一个半月突击到100分属实还是太难了。考完托福之后我被内推到清华做多模态机器人的实习,期间同时半脱产准备GRE,学了整整40天,10月10号首考GRE,考了个153+162+3.5。至此心态有点小崩,因为申请季已经开始了,而我的托福GRE都处于比较拉胯的状态。当时真的很痛苦,但没有办法,只能每天给自己规定任务硬学。终于,在半个月的备考之后,10月29号,我的托福考出了106的成绩,成功分手;又在半个月之后,11月19号,家考二战GRE考出了154+170+4,拖到了第一批学校ddl的最后一刻成功分手。这一路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我现在回头看都有点迷离,我竟然能够从7月13号到11月19号四个月的时间一直保持高强度的英语学习,最终取得了略高于美国人平均分的托福GRE成绩,真的太猛了。这其中绝对少不了我破釜沉舟的信念。所以,在准备出国之前不妨问问自己,到底有多想出国。很多中介说托福GRE需要一年甚至两年备考的,我是真的无法理解,因为这绝对不是一个想要出国学习的人应该有的学习状态。说难听点,即使托福考到100+,GRE考到320+,也不代表你的英语水平是过关的。我最近在看美剧、听MIT网课的时候发现我只能听懂30%左右的内容,英语学习还是需要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提高,不然就算出了国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想先出国再靠环境提高英语成绩个人感觉完全是谬论,出国后听不懂英语只会让你选择逃避的道路罢了,不会激发你额外的斗志去学习英语的。

2.2 选校定位

选校可能是我除了语言成绩以外最头疼的问题了。选得少吧,怕自己上不了更好批次的学校甚至全聚德;选得多吧,怕自己准备精力不够,而且申请开销可能得多个1w+。而且如何了解学校及其项目、如何进行比较也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情。我个人的做法首先是去看QS和Us News的学校综合排名及学科排名。虽然排名和学校的真实实力经常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但毕竟如果回国找工作的话人家只看你学校的排名,能咋办嘛。就算不想回国工作,也得给自己留条后路是不是?

另外,我用了个脏招儿:联系中介空手套白狼。虽然这招有点儿不太厚道,但对于DIY选手来说真的是非常省时省力的一种做法。先联系多个中介,依次让其引流的老师给安排学校定位的讲解,有的还会给你发他们往年案例的学生录取及标化信息,这些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然后等他们掏出合同要你交钱的时候,就先用慎重考虑一段时间作为借口玩失联,要是对方穷追不舍就用保研了、父母不同意出国等借口断开联系,最后再反手画个饼说以后有认识的学弟学妹一定给他们推荐这所中介,基本就不再会有追兵了x

其实我觉得所有的中介提供的服务都完全配不上他们给的大几万的报价,也不知道已经坑了多少人了。多这样想想在空手套白狼的时候就不太会有道德感的心理压力了hhh

最终,我拿着看国际排名和中介往届录取案例的材料以及相关的免费咨询,列出了符合我硬件条件的20余所学校,先把绝对不想去的学校删掉,然后一个个上学校的官网查询跟我想做的方向相关的program以及admission requirement,再进一步做筛选。最终选定了从全美top10到top30的20所学校以及新加坡的NUS和NTU两所学校。

2.3 网申

网申可能是各位润学家最焦虑的一个环节,这份焦虑使得大批大批的学生及家长把钱交给中介做一条龙服务。但本DIY选手认为,网申其实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简单且没有含金量的环节,因为对网申的焦虑把钱交给中介实在是不值得。当然,刚开始填网申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淘宝上有网申辅导单项服务的,一所学校才300块。基本上交一两所学校的钱后面的申请就都没问题了。更何况,我认为网申的过程可以让你学习到很多,比如说美国的招生委员会在招生时会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从而让你对申请有更深入的理解以及更多的信心。如果连网申都没办法靠自己解决,从而甩给一条龙服务的话,想必出国之后会遇到更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当然,预算绝对充足的富家子弟随意,学历这种事情靠大量的money还是很容易解决的。网申填了五六所学校之后基本上就是机械重复性工作了,我到了12月初一晚上能填4-5所学校的网申。文书的话找个专门做文书改出一篇终稿,剩下的只需要替换学校名称、项目名称、教授和课程就可以了,毫无技术难度的同时还能让你详细了解各个学校项目的各个方面,我认为这一步自己做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出顶尖的学校强在哪里,差一点的学校差在哪里,从而也会对dream offer有新的看法。

2.4 Video Essay

美国和新加坡的MS项目基本上都是没有面试环节的,但偶尔有些学校(没错就是Duke和Columbia)会给出Video Essay这样一个类似面试的要求,类似于加长版的托福口语。我个人是没有太多准备的,只在小红书上找了个面经,用英语把文书的主要内容口头复述了几遍,就直接冲了。录完刚五天就收到了Duke的admission 无奖学金的offer,应该效果还不错。我的托福口语只有23分,所以VE其实并不是个很严格的环节,just take it easy。


3️⃣ 申请之后

很多保研人或者出国党在拿到offer之后就说要一直躺平到来年开学,但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当然,该放松还是要放松,好不容易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然可以看看风景休息一下。但其实开学前的这大段时间是极其宝贵的,我认为有必要做好长期的规划。拿出国党来举例,即使你托福考到110,雅思考到8,真到了国外听课也是非常吃力的。这大半年可以多去听听本专业的网课,练英语实战的同时还能预习下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另一方面就是科研入门,这大半年的时间完全足够跟着课题组发1-2篇有含金量的论文了。不要一直耍到来年年中拿着篇一星期赶出来的毕业论文就准备开启研究生生活了,不然一年之后还只是个科研废物。研究生的时间很短,且学且珍惜吧。

  • 📧现有的offer~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Duke

Boston

4️⃣ 写在最后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在SHU的本科学术背景、2022下半年准备出国的心路历程以及做出的努力,行文角度非常主观,可能难以给大部分的SHUer做出参考。不过,相信大家同为鼠鼠人,还是能在文中找到跟自己相似的一些方面并产生共鸣的。

希望我的经历分享能给你带来一定的价值,给你的申请带来一些信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