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大计科 ⏩ UF MSCS

基本背景

  •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学分成绩及其排名

    • GPA: 3.49/4.00
    • Rank: 35%左右(抱歉,因为申请的几个学校基本上都没要求这项,就记不太清,忘记了)
  • 其他成绩如语言,技能证书等

    • CET-4: 606
    • TOEFL: 96 (Speaking: 20)
    • GRE: 150V + 167Q + 3.0AW
  • 奖励证书 奖学金

    • 学业一等奖学金一次
  • 科研/实习/项目

    • 无实习,申请文书中写的是学校课程上的三个项目,无另外科研经历。

申请流程与结果

最终录取学校:University of Florida, Master in Computer Science.

1

  • Offer(5):
    SchoolProgram
    University of FloridaMS in Computer Science
    NYU TandonMS in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M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Syracuse UniversityMS in Computer Science
    Santa Clara UniversityM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Rej(6):
    SchoolProgram
    Rice UniversityMS in Computer Science
    USCMS in Computer Science
    UCSCM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oston UniversityMS in Computer Scienc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MS in Computer Scienc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M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申请心得

为什么要出国: “舍”与“得”
  • 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疫情前还是在疫情后都是需要被首先考虑的。尤其是疫情后,我觉得很有长篇大论的必要,因此如果你看到这里觉得有点啰嗦,还请你谅解。
  • 首先谈谈我自己的理由。我的理由其实很单纯,就是想出来看看,看看国外是什么样子,之前唯一的离开大陆的经历是18年去香港转了转。现今看来,疫情的发生应该马上就让这种单纯的想法抛出我的脑海,但没想到它反而起到了往反方向推了一把的作用。扪心自问,我脑海中长期充斥着许多悲观看法,20年的疫情爆发无疑直接加重了这种情绪,甚至造成了些许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扰。这样的心境进而导致我产生了一种类似于“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要抓紧做想做的事,再不做就来不及了”。想做什么?想出去看看。疫情之后没有了出境游,工作签证无疑更困难,那就只剩留学这一条路了,于是就决定开始准备申请事宜了。这个理由无论是由现如今的我自己还是由大多数人来看都是略有不周到和欠考虑之处的,甚至是带点孩子气的,写在此处只供贻笑大方了,万不可拿去当做正儿八经的建议来参考。
  • 那么“正儿八经”的建议又是什么呢?我的个人看法是想一想自己的“舍”与“得”,即在留学这个过程中,我将会得到什么,又将会失去什么。把有可能得到的和失去的东西写下来列个表,再按照自己的倾向作为优先级排序,看看是得到的东西更受你的珍视,还是失去的东西更让你感到舍不得。
    • 时间适当扩展。我们可以把考虑在内的时间段适当在加上个1至2年,因为硕士项目普遍偏短,短则1年或者3学期,长则2年,3年的项目很少,弹指一挥,我们又要面临找工作还是申请博士(也有可能直接转),回国还是留在当地或他国等等各种选择(当然也有不按部就班地gap,穷游或者投身公益等等等等,各种各样,不要限制自己的思路)。生活环境的大幅变动才是导致我们感觉到“得到”和“失去”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这么长一段时间内,如果觉得我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新地点生活的时候,都可以列表写一写,给自己一个预期。
    • 直面不确定性。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毕竟我们都更习惯也更喜欢确定的事物,尤其是在这个疫情时代,我再怎么建议,在这本能的相衬下也显得有些脆弱无力。一点就是尽可能的多收集信息,如果能联系到你目标地点的长期居住者是再好不过的了,可以把自己关心的问题问个清楚,看看生活中的一些方面是不是和自己想象中的一样。其他信息中,要避免“转手”过多的二手信息(往往和时效性有关,疫情前后可以作为一个分水岭)和太过于吸引眼球的信息(极其罕见的恶性事件,缺乏普遍意义的炫富等等)。另一点就是调整心态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再怎么担心没有发生的事情都是空耗心神,还是不如处理手头的事情让人安心。
    • 不要头脑发热。其实这一条可以放在上一条里的处理信息里讲,但我还是想单独挑出来说一说。情绪化的信息会让我们产生一些过于理想化的念头,甚至可以说是内在逻辑及其脆弱的“幻想”,而一厢情愿的结果只会是巨大的落差感,所以要远离情绪化的信息(至少是在我们分析情况,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其他时候当做情绪宣泄的出口倒也无妨)。一个个词语乃至单字在网络空间中被高度的标签化,凝聚了复杂的意识形态,其蕴含的情绪能量是普遍被使用者所忽视的,其造成的传播后果更是少有人警醒的。如果你看到这一段觉得一头雾水,我也只能为你感到些许的庆幸,因为在你的信息检索中一定会碰到这些情绪化的信息,希望你能不将它们纳入考虑的范围内。
  • 至于我们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也请你尽可能的发散思维,因为总有一些“舍”与“得”是晦暗不明的。我们也许浑然不觉我们此刻正“得到”了什么,也不清楚自己无意中已经付出了什么“代价”。我们会最先察觉到什么,也一定受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所影响,这想必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毕竟价值观也在指导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所以,请尽情地头脑风暴吧。
留学中介
  • 这个话题真的经久不衰,老生常谈。我自然也不能免俗,写一点看法。
  • 如今留学中介确实不是必需品。因为如今的信息获取渠道相较过去而言极为便利,中介在信息层面的垄断优势已经被大幅的降低了(当然,降低了也还是有部分优势,后面会提到)。就大型的中介机构而言,它可以为你提供背景提升、文书修改、语言考试辅导、甚至申请网站填写等等近乎全流程的服务。而在这些细分领域,也有相当多的体量偏小的机构为了差异化竞争专门做其中的一两种服务。所以你我的选择自然多种多样。想找中介的话自然可以找一揽子全包类型的,也可以按需单独找文书修改等等小门类的服务(其实找一两个小类型的服务差不多就近似于DIY了,一般而言费用也比全包类型的中介服务少一些)。就我个人看法而言,相比DIY,中介的仅有的部分优势是在于定校选校上,因为大型机构手上一般都会有大量往年的学生数据作参考,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的信息公开到网上供你我参考。但这个数据量的差异是否会造成定校结果的极大偏差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你拿着同样的量化成绩和简历背景,搜索到的录取结果也许已经足够你拿来参考了。因此这里还是留给读者自行权衡。
  • 不要为了图省心而找中介。中介帮你改好文书,填好申请表格,你依然需要自己过目,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更不用说提升背景的各种项目和语言辅导了,终归是要你自己学的,不可能中介替你考。中介给你定好学校了,项目的详细信息、课程计划等等依然需要你自己去官网找来看看。如此类比下来,和DIY相比,中介也没有明显的省心到哪里去,省心接近于是一个伪命题。中介只不过是让一些资源和指导对你来说更触手可及了一些,其他事情依然需要你自己操心,毕竟这是你自己要留学。所以,无论是找中介还是DIY,一定不能嫌麻烦,后面出国在外各种身份手续需要操心的事情还多着呢,这才哪儿到哪儿。如果你对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有足够的自信,身边也有足够多可以询问留学建议的人,可以尝试DIY;如果你对搜集信息感到吃力,身边也没有可以参考的例子或者结伴申请的人,也可以尝试找中介咨询。这也可能和人的性格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了,总之还是要分析自己的情况再来做决定吧。
语言考试
  • 具体的备考建议网上一搜一大把,具体到复习计划和学习资料都有了,我也没啥可说的,就少说点感想。
  • 托福:
    • 得听力者得托福,听力能力一定要重视,会直接影响到口语和写作的成绩。建议直接按照听力部分的考试内容(真题和TPO)来训练,精听多做,泛听少做(当然这是应试需要,平时自己多泛听来增加语言环境沉浸时间肯定是好事,只不过见效慢还需要长时间坚持罢了)。
    • 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托福上不上100完全和自己的训练量是否达标有关(显然,我就是那个训练量不够还厚着脸皮写下这句话的人),110往上才更有可能和你长时间的英语能力积累有关,所以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能保持短时间(一个月是要有的吧,不能再短了)的一定强度训练的话,100+就绝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目标。如果想要110+的话,请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留够准备考试的时间。
  • GRE:
    • 看清申请项目要求,有相当数量的项目GRE不是必须的。
    • Verbal也是全靠大量练习(GRE的Verbal和写作部分是有数量可观的原题的,不能说特别多,但一般都会有几个),填空和阅读确实比数学(Quantitative)难多了,因为有大量的生词需要记忆,而且是有理解的记忆(填空把近义词反义词成组的记忆效果会很好),而且GRE的阅读无论是设问逻辑还是选项设置都要比托福的还绕一些,所以还是要多做题(不然我就是反面教材)。数学的话,理工类的学生基本题型见全了应该都能满分吧(我又厚着脸皮写下了这句话,我连自己错了一题还是两题都忘了)。
  • 考位和其他事项:
    • 请关注托福和GRE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者一些留学中介的微信公众号,有考位放出了会第一时间收到消息。考位一般一次性开放半年到一年的,中间会临时加日期。
    • 上大的考点挪到校外了,在上大路地铁站3号口出来的顶楼,新教室,设备和环境还行。
    • 考试取消会短信提醒,注意留意,然后规划改报场次。
    • 江苏省考点众多,苏州顺利的话甚至可以做到当天往返,其他地方住一晚上即可,可以多多留意考试场次。
    • 在家考要注意申请项目的要求,仍有少数学校项目不承认在家考成绩。在家考可以考虑在学校附近酒店开房进行考试,白板不是必须的,A4白纸夹在塑封透明文件袋里也可以用可擦黑色记号笔书写,允许使用。留意酒店的网络条件。
    • 一定要尽早准备考试,无论是复习还是报名考试时间。因为就现阶段而言,线下考试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能否顺利进行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大了,一定要多关注考点相关动向。考试被取消了,就赶紧找下一场,放平心态,多复习模考。
其他
  • 护照和签证尽量早办理,拿到录取通知就开始准备手续申请,因为同样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出行计划会被随时打乱,所以要尽早规划,否则时间会很赶。
  • 注意录取学校需要提交的相关官方文件,比如毕业证学位证的复印件盖章,官方成绩单盖章,一般都会要求用学校信封密封好盖章(档案馆和一站式服务中心负责此项事务,毕业证学位证的中英文证明档案馆负责开具,需要其他材料的翻译件可以找翻译公司)。材料一定要放齐全,清点后可以准备多份,减少到校注册时不必要的麻烦。
结尾的杂谈

就我个人的申请背景而言,真的可以说是毫无亮点,所以我个人认为对于上大同专业的同学还是有一定的普遍参考价值的(当然同届身边出国的同学虽有,我了解详细情况的也少之又少,我也不怎么喜欢主动交流,所以具体参考价值如何我也不敢写包票)。如果你的量化成绩和申请背景和我的相近的话,定校层次大概也不会和我的相差很大,只要你有一个亮点,应该就会拿到我被拒的学校里的录取了,或者更好档次的学校也有可能。啰里啰嗦了一大堆,也有不少个人化的观点,还是很感谢你能看到这里。不管几年前形势如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如今看来也确实是言之凿凿了。无论你出国与否,无论你最后决定去向何方,祝愿你能体验到你所希望体验到的生活。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