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复旦大学

基本情况

  • 学士学位:SHU-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士) + ECNU-心理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辅修(理学士)
  • 硕士学位:FDU-计算机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
  • 工作去向:我未来会更新的,现在还在谈。
  • GPA:3.49 / 4.00 (前15%)
  • 英语:CET-4:554;CET-6:495;上海英语中级口译证书(后来考高口,考了两次没考出来)
  • 开源项目:GitHub 一共1.3k stars
  • 论文发表:两篇CCF-A(均为学生二作)
  • 兴趣爱好:拍照(人像摄影) & 占卜(塔罗牌、灵摆、星盘)

一些碎碎念

如你所见,我这个人成分比较复杂。从我的基本情况就可以看出来。我可以提供一些比较多的经验。

我规划在这个里面分享四方面的东西:

  • 辅修(或二专)相关
  • 考研相关
  • 开源项目相关
  • 研究生规划相关

关于辅修(或二专)相关的经验

听说现在很多辅修已经不发学位证了(备注:只有你的主修学位和辅修学位不是同一学位才能申请学位证,要拿到学位证需要通过辅修的学位论文)。如果你决定了要去辅修,需要想清楚很多问题。说个很现实的例子,辅修最终的毕业设计答辩当天,我迟到了,一方面是时间算的太抠了,路上堵车了,迟到了近半个小时。我的导师很贴心的把我的答辩序号拍到了最后,我的号是26号。回想当时大二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华师大一个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可能有200多号人吧。而最终,前往毕业答辩的人只有区区26人(还要算上上一届延期答辩的人)。

如果你真的很想去辅修一个专业,还是得考虑清楚很多事情。辅修(二专)有两种上课的形式吧,一种是周五晚上+周六一天(或者周六从早上到晚),另一种是一到五的晚上上课。无论哪一种,肯定都会占用你非常多的时间,尤其是像我这种跨校辅修的同学。如果你做好了要牺牲这些娱乐时间的准备,并且真心喜欢那门专业,还为此准备好奋斗3年的话。那可以来上。

为什么我这么想要心理学的辅修呢。高中的时候,我周末会泡图书馆刷题,也会看看书放松放松。我接触到了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人的著作。也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方法起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我可能更加喜欢荣格的观点多一些,关于原型,宗教学,集体无意识等理论我深有体会,并且非常欣赏。于是,我高中的时候就想要读华师大心理学,我高中的成绩并不好。能去上大算是正常水平,但是距离华师心理学这种天花板还是差的有点远。

所以,我听说了华师大的心理学辅修,在大一的暑假报名。大二开始的每个周五周六,骑着我的自行车沿着祁连山路一路骑到华师大的中北校区,快的时候可以骑到40分钟。就这样过了两年半,我坚持下来了,遇到了一位好导师,并完成了我辅修的毕业设计。当然,我也会翘课,因为有时候真的没办法坚持下去,特别是周五晚上的课。在考研的时候,最后一个学期的课我全程没有去上,这也成为了我大学期间唯一挂掉的课程,最终我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靠着北大的网课把这门课程修完了,并顺利通过了补考。

辅修对于同学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它在你用的上的时候,或许意义非凡。研究生找工作的时候,我投递了若干家金融公司,但是简历纷纷被刷。很明显,他们需要的是交叉学科的人才。我有认识在复旦辅修金融,主修计算机的同学,似乎他们非常受到金融公司,量化投资公司的欢迎。与我而言,我明白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让自己开心起来,用异常心理学的理论界定自己是不是长期心情低落,用职业心理学的理论为自己的职业做规划等等。在我看来这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是工科的理论无法教会我的东西。或许它也很平庸,因为你真的很难知道,除了在饭桌上,不知道哪里会用到它们。

关于考研的经验

决定考研的时候,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放手一搏,直接跨考华师的心理学,这意味着我未来会成为一名心理分析师,完成我高中的梦想。另一个是继续深造,考复旦或者交大的网安,这意味着我未来会去大厂工作,并从事网络空间安全方向的工作。人往往会和现实妥协,那时候计算机的就业前景很好,而心理分析师并不明朗,甚至国家都没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我辅修的内容并不足够支撑华师心理学恐怖的14门心理学综合联考。我不觉得我适合去读心理学,它只能成为饭桌上的谈资,以及精神的食粮。

之后,就是计算机考研相关的东西。如果让我尽可能简短的总结考研的经验,我只想说,对自己要苛刻,以及保持乐观。在这个文档里,我已经写的非常详细了。此处不多赘述。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1436375

关于参与开源项目

第一次参与开源项目是在大二寒假的时候,和鸭鸭一起搞了一个孰知网的微信小程序,即是做寒假大作业,也是给孰知网整个手机端。不知道现在上大的孰知网还开着不,似乎已经不用了。那个时候我才开始学git,第一次了解到版本控制的概念。 我认为这是每个计算机学生必须掌握的东西,然而我到了研究生阶段,依然发现很多新来的同学,一点都不会用版本控制工具,一点代码规范,项目管理经也没有,也算是一个很神奇的现象。

在大三的时候,本人在开服的第一个月就用python写了一套基于ADB的明日方舟自动化辅助(AkHelper)。然后方便自己日常刷图领任务。没想到后来有很多人来关注,我建了一个群,群友们很活跃。一开始是我在PR代码,那个时候我的代码功底很菜。后来群友开始PR代码,感觉一下子开了眼界。oh,Python还可以这么写,这样子。 什么叫学以致用呢?我后来在辅助中加入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算是把知识转化成了实践吧。比如说以前学过图像识别的课程,在项目里就用了某些图像相似度算法来判断界面状态,来完成关卡是不是打完了之类的子任务;又比如说编译原理的课程,目前项目中的刷图逻辑模块是基于有限自动机的;后来自己还练了一套专门的土制OCR模型,来识别模拟器中的字体,不过效果还是没第三方工具好用。如此等等,开源项目的编写一方面是让你认识到团队开发与版本控制,另一方面也是让你学以致用。此时你就会发现计算机科学不止有算法,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实践内容。当然,由于行业内卷,以及我实在没精力去维护这个项目。导致现在被竞品给超过了。我承认自己技不如人,也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过有这个项目经历也确实难能可贵。

关于研究生规划

其实我比较想谈谈规划这方面。当你考上或被录取的时候,就应该开始考虑后面的这些事情了。大体上,我觉得身边的人们可以分成三种类型。A)卷学术的,B)卷实习的,C)开摆的。当然,这里都是些比较宽泛的定义。我只是把个人所见总结了一下。可能还有些希望考公或者去国外继续进修的同学,我在此不多做讨论。

读研究生多少怀揣着一些学术梦想吧。对于A类的同学而言,希望能够发论文或者参与横向,来证明自己研究生的价值。搞学术,做横向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并不是你足够努力就有了成果。还要看导师是不是足够负责,与你共事的组长或者组员是不是能够提供帮助,你调研的方向会不会被人截胡,你的小脑瓜子能不能想出来一个比较有意思的idea等等。有这一规划的同学应该占据了大多数人,但我也看到了一些人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被磨平了梦想,或许因为坚持不下去,或许是因为运势不佳,而面临延毕的问题。当然,相信大多数的同学努力了会有回报,上天不会辜负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同学。

读研究生未来想找个更加体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很纯粹,也很正常的动机。对于B类的同学而言,应该早点开始刷leetcode,然后开始去实习等等。既然做好了这样的规划,那就在找导师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实验室是不是允许实习。当你觉得leetcode刷的差不多了,课程压力也比较小的时候(比如到了研二),可以去多搞几段实习经历。

结语

我一直相信努力是会有结果的。我高考的,考研的时候,把一句话贴在了桌角,在此分享,与君共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蒲松龄

最后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发我的邮箱

shaobaobaoer@126.co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