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聚丰园路生活😋

缘起

当阿靖找到我的时候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认为我的经历并不具有参考性

我说:“我觉得这个手册应当告诉大家,如果你要达成这个目标可以怎样做,有哪些路径和选项可以选。”

“但是我的经历就是,我是完全兴趣驱动的,目的性没有很强,保研和工作就是我顺带拿到的奖励。”

阿靖:“那我们的手册中也需要这种目的性不强兴趣驱动的案例。手册里面有些确实偏结果导向了,只有保研相关事项。文章本身不是钉死在一个类别上的。”


阿靖希望我把大学里凭兴趣做的事情都讲一下,好吧,那么或许大家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小说来看看。既然是这样题材的文章,我不介意在里面加插一些私货,可能这使得文章变得冗长。


不过为了挽留一些读者,我也按照其他文章的格式放一些我的基本情况

  •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6 级,学院排名 16/273(5.9%),保研得分排名第 2。
  • 保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技术,专业排名 10%。
  • 目前 offer:阿里云基础产品、字节跳动基础架构,网络方向。目前还没谈薪,毛估估 SSP。
  • 开源:GitHub 截至今日 5.2k stars,某开源社区负责人。
  • B 站:2.8k 粉,烂尾教学人。


不具有参考价值

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MBTI 人格是 ENFP-A,我想无论是 ENFP 还是 INFP 都喜欢思考许多东西,喜欢更深层次的想法,厚一点脸皮来说,我们喜欢哲学思辨和更沉重的话题。如果你也想测一下自己的什么人格,点这里

相信我,这不是广告

那么我会思考,决定我们每个人变成什么样的因素到底是哪些?或者俗气来说,成功的因素是哪些(虽然我不喜欢成功这个词,但为了方便理解,原谅我使用一下)。我可能并不具有资格去聊这个话题,但不妨碍我去思考这个话题。就如同我们都会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也会,但这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

最近一次激起我思考这个话题的是,当师弟师妹问我找一份好工作应当做些什么时,我的同级同侪总会替我挡刀说:“你们不要问他,他的经历不具有参考价值。”没错,是因为我从本科一年级到研究生三年级一直都是滚雪球状态,完全兴趣驱动,没有目标,只有方向。我是在乐趣中成长的,因为我很难忍受枯燥的事情。这里有一个点,那就是 ENFP 就是这样的,他们富有创造力,在自由的工作环境如鱼得水,无法忍受枯燥的文书工作,也无法忍受一成不变的生活,这完全就是我的写照。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每个人的成长过程的无法复刻的原因之一就是,性格使然。但世界就是这样的,永远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我爱我自己的性格,但不代表其他 MBTI 人格就不值得爱。如果成功完全依赖性格那就太过让人失望了,一定有其他的因素。一个好消息在我作为队长的固定队伍组合里, 五个人里 3 个保研,1 个出国,另外一个人在候选名单中失之交臂,差一点点。ENFP 是小太阳,是修狗,永远带给他人安慰和力量,同样的,在这种具有创造力的环境下,我如鱼得水,也可以带着室友一起成长,帮助朋友们一起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环境确实也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例如我生长在自由而放松的上海大学,我的性格得到释放,环境影响了我,而我也同样影响了身为室友的他们。当然,我相信他们也在影响我,在各个方面。

那么可以看到,影响成功的因素除了性格以外还有环境、机遇、选择等。而兴趣驱动完全是我作为 ENFP 的一个最舒适的道路,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所以我认为我的经历对于其他性格的人是难以复刻的,不具有参考价值。

然而,这并不影响阿靖希望我写出来,给溯源手册带来一点多样性,万一有别的 ENFP 看到了呢(doge)



兴趣与自我培养

上海大学是一个社团文化和生活非常丰富的大学,我们可以有遍地的机会去培养自己。

我认识的每个离开这个母校的人都热爱我们的母校,无论是升学还是工作。

可惜,近年因为疫情,或许很多大学生活的快乐已经没有了。希望一切尽快好起来。






🏫SHU的印记🏫

大一

scope 新生训练营

刚开学的 scope 新生训练营是我最难忘的记忆,我非常兴奋,这里给我带来了许多成长、失败、友谊和反思。

这是一个素拓导向的训练营,主要是训练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组织力,以及如何尊重他人、和人相处、如何写邮件等,给我的大学生活开了一个好头。作为队长的我这些都需要学习,也教会了我只讲究工作效率的方式并不是一个好的带队方式,包分配的方式也限制了组员的想象力。

我认为它是我大一参加的最值得的一次活动。



scope

同样的好的学生组织我认为还有青志协、校学生会等,我认识的许多优秀同学我后来发现都是从这里面出来的,其中一部分人同样也参加过这个训练营。


社区学院课外培养中心

社区学院的课外培养中心是一个非常棒的兴趣拓展班,里面有许多课程让我培养我的兴趣,例如我报名参加的声乐课,我学了一个学年,也认识了一些优秀的同学。



社区培养中心 声乐课🎶

一般来说,许多课外培养中心的课程只允许大一同学参加,要不是如此,我真想赖在这里学个四年呢。


人才学院

人才学院并不是一个学院,而是类似一个组织,虽然我并没有参加过,但这里面的人确实都非常优秀,在各个方面。

据说人才学院的入院考核比较考验知识的广度,大家不妨试试。


楼管会

我是五星文明楼的栋长,楼里的活动一年有好几个,承上一任的福,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本分工作,再办一些创新活动就可以拿到比较好的奖励——学生标兵。甚至还帮助我滚了一下雪球,拿到了百优团员的荣誉。

我觉得楼管会的栋长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项,因为一年的几次常规活动都可以算在自己头上,当然,如果想拿到荣誉,具有个人创新的活动是必须做的。在上海禁烟令发布之后,我们申请了经费,组织楼里的楼管会同学拍摄了禁烟教育短视频,组织大家参加禁烟问卷并且发放小礼物,基本上参与有奖。不得不说短视频拍得真好啊,导演和演员太优秀了。点我看看




楼长,楼群,李俊杰宇宙🌌

另外,还可以和女生楼联谊举办活动增进脱单机会哦


木灵配音社

在九月份举办的一次楼幢联谊活动里,我认识了一个好熟人,我们一起演了一次舞台剧。这个好熟人强行要让我认她当师父,不过她确实非常喜欢我,在大学几年里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对我照顾有加,确实在当徒弟养,哈哈哈。

这个社团是这个好熟人拉我去的,因为声音比较好听。不过我在过去参加几次活动之后发现其他人也太厉害了,后来我就不要去了哈哈哈。不过认识了几个人,他们非常有趣,不后悔参加过。


做兼职

大一的时候为了体验生活,另一个楼长和我做过两次兼职。

一次是年会服务生,6 点就坐班车过去,晚上 9 点才回来,过去发制服,搬桌子,桌子非常大,很重,我这小身板甚至搬起来有些吃力,甚至不如旁边的女生,她看起来跟大一的我年龄差不多大,却感觉已经很熟练了,她甚至用鄙夷和同理心的复杂眼神过来帮我一两次,而我知道我和她心里想的完全不一样。她或许觉得我和她是一样的,但作为男生却如此娇弱,而我却想着她应当家境并不好,出于生活无奈地做这样的兼职。

我完全不像一个服务生该有的样子,但我站的笔直,偶尔还要回头看一下演出,上菜时尽量端的平稳,看他们吃完后将餐具拿走放回。年会上有好看的混血小哥哥和小姐姐,太过养眼,也甚至让我略微有点自卑,我忍不住会多看几眼。散会了,我看着浪费的红酒,拿起喝了两杯,想看看是什么味道,我看到主管发现我偷喝了,但他没有制止我也没有训斥我,仿佛理解我们这群人。最后,我们集合,主管给每个人发了一张一百块和一张二十块,我们每个人就这样从陌生人,再认识,再到陌生人,只剩一些回忆和 120 块钱。


另一次兼职是在海关做检票员,我只记得很累,完全不值得这 100 出头的钱。我不知道那些和我一样大的女生为什么这样熟练,他们勤劳,我们穿上同一套制服,完全看不出每个人的区别,但每个人的人生却是实实在在不一样的 ,我只是体验生活,体验了他们的生活。

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去做兼职了。


自学 C 语言

因为隔壁室友申请了创新项目,找了我一起参加,于是我花了一个暑假看完《C Primer Plus》。看完这本书是需要一些编程功底的,还好我之前接触过编程。当时我和一位很聪明的同学(应该比我聪明)一起看,只有我看完了并非常理解其中的内容。



📕 随便什么计算机书

庆幸的是,这件事发生在我上 C 语言课程之前,所以让我对编程有了很强的自信优越感满足感


创新项目与项目组

队长比我更操心这个事,他们去找了朱文浩老师作为带队老师,而朱文浩老师在14年后恰好非常喜欢带本科生,所以我们很荣幸地可以参加到项目组中从爬虫、web 开发开始学习。而我们的创新项目队长因为一些原因退出了,后来队长就是我了。



项目组💪

项目组💪

朱文浩老师是一个很和蔼,也很会培养人的老师,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创新项目,顺带的,我成为了我们这届的项目组组长。

项目组贯穿了我整个大学生活,是我学习、做项目、打比赛的核心团队,它让我找到了组织。


百优团员

百优团员的名额并不多,有许多成绩前十的人与我竞选。我记得评选时,下面有学生评委很惊讶地重复问我是否真的一个暑假就将《C Primer Plus》学完了 显然他是懂行的,我承认这可能是一个加分项,另外我作为楼管会的栋长举办的很多活动也是和百优团员的精神挂钩的。



启航仪式,百优团员😎

百优团员我记得一共有 11 名,都是非常优秀的同学,我很喜欢他们,每一个人都个性鲜明,给人积极向上的气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好,可惜我和绝大多数人都失去联络了

或者一直就不怎么联络,哈哈哈🤣🤣


骑行

当然,我们只是业余的,并不专业。



🚴 骑行,延长校区


🚴 夜骑,苏州河

大一的时候我们曾经骑小黄车到嘉定和延长校区,觉得大家一起骑行体验非常好,所以我们买了稍微专业一点的品牌的车,比如捷安特(二手的),每到考试周结束,或者周末,或者平时灵光一闪,我们寝室的人就会找个地方去骑一下。沿路风景独好。


ACM 暑期集训

在分流前,几乎所有想进入计算机学院的人都参加了,一方面来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学计算机,另一方面为自己学计算机铺垫一些砖瓦。

我也去了,当时最有名的是苗苗和阿梁,而我也不错,是阿良。集训过程虽然成果还可以,但是是枯燥的,也让我打消了进入 ACM 队的想法,我很不喜欢日复一日的高四的感觉。最终的成果是认识了许多 ACM 队的同学,以及拿到了金马五校赛的银奖(新生第二),而后我就溜了。

这段经历让我写在简历上至少让研究生导师和公司的人知道我是有 ACM 经历的,虽然这个 ACM 经历非常之短暂,跟没有一样,但至少他们分别不出来,哈哈哈。


大类分流

我记得我的单项奖里拿到了领导力奖学金(楼管会、百优团员、学生标兵)、自强不息奖学金(绩点进步和贫困生优先)、创新创业奖学金(创新项目负责人),没有献血,所以没有公益爱心奖学金。

我记得我的成绩排名应该只在 200+ 名(或者 400+ 名,不记得了),而通过高考加分,以及各种奖学金和荣誉加分,我记得我的最终排名是 32,专业任选了。当时理工大类应该一共 2000+ 人吧。



大二、大三

小导生

升到大二了,我们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班虽然成绩不怎么样吧,但是优秀的人才真的不少,我们报名了小导生之后,一拍即合,一定想着借这个机会要做一些大事情。

这个事情是我主推的,我们决定在两个班里复刻“scope 新生训练营”,我实在对这个活动非常认可和欣赏,而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异议,在讨论之后大家都非常支持和激动。后来也得到了辅导员董爸爸的支持,我们写了计划书任务书,征求了 scope 团队的支持,于是就这么做了。我们先对所有新生统计兴趣爱好特长,然后进行均匀分组,定好素拓框架和奖惩机制,让他们自己创造自己的活动,然后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最后在国庆最后一天返校完成最后大家创造的计划,每个人都体会到了团队感和乐趣。



🍻 小导生活动某次小组现场🍡


小导生,顾村圆满结束合影👨‍👨‍👦‍👦

这之后,下一届的班长曾多次想将活动扩展到整个理工二组,可惜遇到了些困难

之后的优秀导生的评选,我们每个人都很默契地没有参加。我们发现后感到神奇,仿佛做得最优秀的人已经根本不屑于得到这些荣誉了,我们已经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


数学建模

我觉得数学建模的组队过程是让我感到奇妙的。我的两个队友本来找的是另一个计算机学院的顾同学,而顾同学推荐了我。顾同学推荐我时,我甚至和他并不熟,也没有加他的好友,顾同学只是说我是位大佬,让他们来找我问问。

当时我发现世界是真的小,因为有一个队友就是当时我们的一个百优团员,不错,我喜欢的,这太好了。

他们两位是非常好的朋友,我感受到他们很珍惜我,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次通宵,打了若干次美赛,最后在国赛里拿到国家二等奖的荣誉,而当年我们学校拿到国二的只有两个队伍。

我们其实并没有奢求获奖,但这次获奖让我倍感鼓舞,在后来的保研加分和落户政策中它都是十分有力的一个加分项,我爱死了。


学盟社

刚到大二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社团,其实这个社团也是熟人推荐。这个社团一般是日常分享一些微积分、线代技巧啊,或者考前辅导之类的,而我们社员的日常活动就是水群,属于很松散的社团。

在这个社团里认识了许多喜欢的人,也找到了大学第一任女友,感谢社团,哈哈哈。

我记得在(秋季学期?)的时候,课外培养中心开展了一次辅导班,本意是辅导高数之类的课的,而我也报名参加了,但我说得很明白,辅导 C 语言,因为我感觉我还是挺有教学天赋的,哈哈哈。在那个学期辅导了两个女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我记得到了第四周的时候,学盟社的大群里面(一般是非社员)很多人就开始讲 C 语言各种听不懂,我突然想到我或许可以录一些视频,这样受众会更广,能帮助更多的人,于是我就这么做了,投放到了 B 站,社团也很开心。现在 B 站粉丝大概接近 3000 吧,因为其实并不是很想主动推广。


志愿者

当时办挑战杯志愿者的时候认识了第一个美院小姐姐,真好看,让我对美院小姐姐充满了向往,哈哈哈。可惜加上好友之后后面一句话都没聊。

后来还做了一些樱花节志愿者,不过似乎做志愿者没让我认识什么人,主要是保研加分有用



🌸 樱花节志愿者

演戏空间

图书馆里的研习空间是我们每到考试周必去的,我们会聚集小伙伴一起去学习,因为每个人选的课的老师不一样,我们可以分享每个老师的习题课的透题,也比较有学习氛围。因为每个人考试之前都说自己要挂了,我们戏称为演戏空间。我一般会从头到尾整理一些文档,一方面是方便我复习,一方面是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大家一起查漏补缺。另外我还会写一些男人必做 100 题,挖空(主要是压填空题)和押题(主要是问答题)。

基本上每次期末我们都可以聚集到 10 个人左右吧。



打比赛

以项目组为中心我们做了很多项目,外加创新项目,我们不断申请各种比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大三的时候本来我是不保研的,学院里有个大二末刚认识的小姐姐,很酷,我很喜欢的,一直不知道怎么认识。结果大三刚开学,她就找到我说想保研,就找我组队,我一看太好了,真的是想什么来什么,哈哈哈,于是就认识了三位很好看的女生,顺便又结束一下单身生活。

大三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做项目,打比赛,谈恋爱。奖学金么拿钱,打比赛么拿钱,做外包么拿钱(外包是上两届项目组师兄推荐的,两周拿 2W 吧),非常富足了。打着打着学着学着么发现诶自己能保研了,然后就保研了。

我记得保研结束后,和阿梁一起参加过一个众安黑客松,一天一夜打完,运气很好拿到了第一名,奖金平分下来一人两万,大家都很开心。

拿了很多奖,这些用来抵学分是很有用的,想想我少上了不少课呢。对了,为了选完任选课的分,也上过一些奇奇怪怪的课,然后又谈了段恋爱(误)。


保研

保研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个目标,我从来对自己的要求是,大方向要选对,做长期规划就可以。我不喜欢短期规划。我觉得我就是做了很多事情之后,运气也好,实力也好,滚雪球到最后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SIT 主楼🏫

所以我是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把事情做好了,成果自然会找到你的。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和优秀导生一样,我没有申请。尽管我知道我申请就一定能拿到,但有那么多名头有什么用呢?

但不建议大家轻易学我,因为你一定要思考清楚这个名头到底有没有用才可以。


表白墙树洞

大概是保研结束的时候吧,比较闲了,突然想和阿轩一起做一个树洞,给表白墙用,于是我们就做了,同时在线最高 200 吧好像,记不清了。

大概是一个陌生人聊天应用,校园内部的。

现在没法访问了,没维护了。


公众号

我们项目组一直维护一个公众号 shumsg,表白墙树洞的隐藏彩蛋就是指向了这个树洞的二维码。其实这个公众号并没有什么内容,只是代表了我们项目组这个团队。

我们后来成立了上海大学信息技术实践俱乐部,是朱老师极力推的,挂在计算机学院,我们就成为了创社元老。也是临时在这个公众号上进行了推广。



大四、研究生

信息技术实践俱乐部

创立这个社团的初衷是,信息办有很多项目可以派发给本科生做,另外还有一些需求是需要一些受过训练的软件测试人员。因此一方面可以培养一些软件测试的同学,另一方面可以免费找一些老师来给社团的同学们上课,或者一些优秀的同学和校友来给社团同学们分享,信息办出钱。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可以利用社团组织一些活动,于是我就和小伙伴们一起组织了小导师活动,就是社团作为平台,一方面我们招募一些导师,然后再接受报名一些学员,优先双向选择匹配,落单的再根据意愿包分配。这个活动理论上是学计算机技术的,什么方面都可以,C 语言啦,web 开发啦,单片机啦,AI 炼丹啦都可以,主要看小导师想教什么。

然后举办的很成功吧,延续了好几届呢,学员呢觉得自己学到东西了,小导师呢获得了满足感,也认识了朋友。当时我刚大四,本来是不想再带学员了,不过有一个同学硬是加我好友想报我的,就被迫开班了,没办法谁让她是美院的呢,圆了我大二挑战杯志愿者的时候想认识美院同学的心愿啦,送人头谁不喜欢呢。


深入开源

我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如果有,那就是在忙另一件事。

大四比较无忧无虑了,我一直在用 Linux,当时会觉得有一种各个操作系统都应该有的工具在 Linux 上面就很没有,结合我之前一直会的 web 开发,我准备自己解决这个痛点。受启发于 Jenkins,使用 web 框架构建软件,这样刚好在各种发行版、CPU 架构、有没有 GUI 都可以使用了。

对我来说,我是一个喜欢遇到困难解决痛点的人,如果能够顺带为其他人解决,那就最好了。那么既然 Linux 上不存在一个趁手的软件,那我就自己写一个。

我也是一个不喜欢把技术浮在表面的人,疫情在家刚好发现有一个功能可以用大三学到的编译原理解决,用 LR(1) 文法描述一个自己定义的简单语言,写一个编译器前端,将其编译到 json,规约了原本非常麻烦的配置项。

现在这个软件已经是 Linux 上的首选之一了,到现在单单这个软件就有 4k stars 了。

在研究生阶段遇到了干活老师,把我招进来干各种无聊的开发项目,对我提升甚微,本来升学是想搞研究的,这下好了,只能靠自己了。

所以什么事情都不只有一面的,有坏的就有好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就这样,闲不下来的我评估了一下现在手里的资源,当时在圈内某核心社区做核心开发者,另外又是另一个研究性社区的一员,觉得自己可以好好利用开源社区,在这里面学习并且做一些事情。当时一个大佬为我提供了密码学入门的帮助,让我能够继续一些相关研究。后来我围绕相关的开源社区做了一些研究和开发,这对我之后的找工作有很大帮助。


工作

我觉得对于面试、答辩这种东西来说,实力是一方面,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只能说平时看看能不能找 npy 训练一下求生欲,这样和面试官斗智斗勇的时候就比较滑头了吧,回答问题之前先想一想对吧,看怎么样把一个不太会的东西通过互相的交流和询问引到自己会的方面,然后说出来又体面又稳妥。又或者本来是弱项的东西,要怎么润色说成是个好的。

面试过程的没有绝对的正错,交流不是你问我答。



狗粮 🐶

另外我发现有项目经历是真的不一样,我简历上写满项目之后,面试官一般只问我简历上提到的东西,外加问一些情景题,相当于极大地缩小了范围,八股是真的很少,我基本上就没怎么复习八股文。而情景题的解出则是亏得我本科学习专业课过程中的多思多想,不局限于表面,让知识有一些关联,理解记忆,外加上开源过程中学习到的一些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广度。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网、计算机系统结构都十分有用,对了,汇编真的是一门好课,很多问题都需要往这么底层的地方去思考。

基本上今年我还没有没过的面试,只是因为懒就没面什么了,秋招给自己放了一个月的假,哈哈哈。




后言

上海大学的本科生活真的很快乐,读了研究生真的会什么活动都没有,非常不适,我都变成自闭怪了。不过呢,也有可能是疫情的原因,到底是不是我就不清楚了。



关于谈恋爱

对于谈恋爱吧,我觉得在上海大学还挺容易谈的,这么个男女比例均衡的学校,只要你要求没有那么高,自己算是个正常人,然后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有各种机会。

对于外貌,我本人也不很高不很帅吧,就是还可以,外观清爽一点很重要,然后不断丰富自己,参加各种活动,眼力灵活一点,在本科期间就有很多谈恋爱的机会。

给后来人的忠告就是,趁本科谈谈恋爱,研究生就很难得谈了,因为很难认识朋友了。建议有机会可以多谈几个,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喜欢的类型,也能不断进步,这样遇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人就不至于因为实力不够而错过了。

当然,我鼓励每段都认真谈,但是一段能谈多久就看每个人自己了,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如果可以,建议找到真爱前谈 3-4 个为佳。当然,如果你一开始就找到了非常合适的,那可能谈第一个就可以提前结束了,或许我是属于具有自身缺陷需要克服的,需要多谈几个。我一朋友常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和他的 npy 互相开涮,取笑对方这个点是属于没栽到树的,要 ta 来栽,烦的,哈哈哈。


毕业之后

如果你发现到了工作或者研究生的阶段突然觉得非常不适,那是正常的,一方面再也没有那么多活动认识那么多人了,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自己不想再花那么多时间重新交一个朋友了,这是一个可悲的“阶段”性的环境转变,迫使我们珍惜现有的朋友和感情,我本以为人生中不存在这种不可抗力,但没想到这是真的。

但同样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会发现周围的朋友也会同样地珍惜你。虽然这让我的圈子变窄,但也同样治好了我大学四年都在思考的为什么我不喜欢主动维系关系的毛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