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数直博 ⏩ CS PhD @ UNC

基本背景

  • 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 学分成绩及其排名
    • GPA: 3.95/4.00 (有点忘了)
    • Rank: 1/305 (理学院)
  • 其他成绩如语言,技能证书等
    • TOEFL: 112
    • 英语高级口译
  • 奖励证书/奖学金
    • 校长奖学金
    • 国家奖学金
    • 宝钢奖学金
    • 美赛F奖
    • 上海市数学竞赛三等奖
    • 特等奖学金 x 3
    • 创新奖学金 x 2
    • 领导力奖学金 x 2
    • 优秀学生 x 3
    • 公益奖学金

申请流程与结果

最终录取学校:UNC-Chapel Hill,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 Offer(1):
    SchoolProgram
    UNC-Chapel HillPhD in Computer Science

Hey

一晃本科毕业四年多,如今PhD也快毕业,在这里随意记录当年申请和读博一路走来的经验和体会。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些些强迫症,总是希望追求完美,确保做决定前十足的确定性,从presentation/paper字体、排版,到考试和比赛准备。这让我有了好看的绩点和各类奖项,也让我承受了相应的压力。本科四年,读博四年多,我也逐渐学会和自己和解,平衡科研和生活,享受不确定性带来的新鲜感。

体会

来美国快五年,经历了许多,人生观也改变了许多。在经验之前,想先写写这些年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 Be well-prepared. 有时候坏运气会影响结果,但自己的实力会在好运到来的时候帮助我们抓住机遇。
  • Let it be. 丢掉一些年龄焦虑、攀比以及需要自己时刻’‘on-track’‘的执念,多多尝试,保持平和的心态。

应数专业

对于绩点、排名、奖学金等等,大家的态度都不同,但个人觉得,好的绩点以及专业排名必然是加分项,也值得去争取。

首先大学的专业内容相对基础,投入精力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其次,排名突出,专业成绩优秀更加容易得到老师的重视,这对之后获得强推荐信也有很大帮助;

最后,也是比较无奈的一点,作为211的背景,上大在学校排名上不是很有优势,我们系的admission committee prof曾经直接和我说,我的学校不是他们的target school,但是我的绩点、排名以及托福GRE成绩让他们感到impressed。我的peers也确实都来自清北复交,或至少C9,这也让我在读博前两年感受了peer pressure和一些不自信,但,虽然我的学校或许不够突出,我的绩点排名和专业竞赛成绩等等让我和他们站在同一个新起跑线,PhD也算是快要成功熬过来了。

留学申请

关于留学申请,语言很重要。不仅仅是为了托福GRE成绩过关,这些考试毕竟只是留学的入门门槛,但真正challenging的是留学以及之后工作的许多年。大学四年,我很庆幸自己利用空余时间打好了语言基础。来美快五年,我越来越感受到语言的重要性,它不仅仅体现在语言成绩,写paper的逻辑,也能让我们更自如地在职场上与同事交流,保持更好的人际关系。

我没有找中介是DIY申请,其实申请流程非常简单,personal statement就更加需要个人特色而无需中介帮忙了。当时我和大学好友一起申请,我们互相改cv和ps,讨论选校,如今回想也是很充实的经历。我是在大四已经联系好了prof和lab,所以很幸运申请过程相对简单,也只投了UNC一所学校。

读博

读博确实是一场修行,四年多来,我身边的朋友,以及我自己,都互相目睹了大家的各种stress和mental breakdown,中途也有好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转学、退学。我很庆幸我遇到了非常supportive的导师,以及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对于思考是否要读PhD,需要考虑因素便是导师人品、对研究方向的热情,以及对自身的科研能力的客观认识。我个人认为导师人品是最重要的因素,PhD一般是5年+,和导师的相处也好比一场5年的relationship,徒有热情是不够的。每个人都有合适自己的导师类型,例如有的同学比较self-motivated而不适应push/micromanaging的导师等等。

我个人不是热爱科研到24x7的类型,除去paper ddl前,我一般在工作日科研,留出周末和朋友聚会、旅游,日常健身的习惯也有帮助我排解一些压力。读博和工作差不太多,需要有work-life balance,通常我也发现自己在休息好之后工作比长时间死磕持续工作效率更高。

工作

PhD毕业去向无非是industry或者academia,industry对于CS PhD适合的岗位一般是research scientist,也有少数同学选择software engineer。我曾在Meta/Facebook做过两次research intern,industry的research intern和PhD的工作其实大致一样,一般是3个月summer intern,expecting有paper publication。industry里的full time research scientist和academia便有较大不同,一般负责product-oriented research而不是pure research,简单来说是develop new method以及与software engineers合作落地product。

我也还在思考之后的工作去向,希望一年之后可以有更多经验可以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