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博士申请攻略

📌编者注:张学姐是22fall 心理学/统计学PhD选手,最终去向为斯坦福PhD,由于SHU并没有心理学和统计学专业,但不可否认很多人申请这个方向深造,经过学姐本人同意,$SHUFly$ 在此转载推荐经验贴,约2w字,大概是全网最全的 $PhD$ 申请指南之一,下面是原文,供SHUer参考~

摘自以下平台👇


攻略包括以下模块,在 GitHub 和荷兰心理统计联盟公众号上同步发布,全文约20,000字,全网最全之一

攻略所提到的所有资料文件都放在了这个GitHub库里,欢迎在这里Pull requests补充修改。


目录如下👇


前言

我申请的是2022 Fall计量心理学/教育测量方向,拿到了以下offer:Notre Dame, Stanford, UWISC-Madison, UNC-Chapel Hill, UCLA, UC Davis,提前撤销了其他申请。

留学申请是一段比较孤独的探索之路,激烈地与外界碰撞并获得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框架,尤其是对于没有海外经历的同学,其中有很多东西需要适应。回头看我这一年已经足够幸运,但即便是这样,过程依然充斥着焦虑和彷徨。而在那些迷茫不安的日子里,太多太多的无私帮助无数次让我热泪盈眶,在我极端焦虑的时候给我力量,并让我带着更积极的期待与憧憬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那些帮助我的申请会完全不一样。

几年前申请转专业的时候,一位帮助我的师姐曾说过,希望我也能这样帮助之后的同学。这份攻略也是带着相似的使命,希望能将我得到的帮助传递下去。

下文略去了我自己的申请细节,旨在总结出更普适的规律,包括:

  • 申请需要的每个材料的重要性及如何准备;
  • 时间线如何安排;
  • 择校、套磁和面试技巧;
  • 录取后如何回复/谈判奖学金;
  • 获取信息的渠道。

因为博士申请是非常个性化定制的事情,不同方向差异很大,每个人所重视的事情也不同,所以这篇攻略从我个人经验出发必然有很多局限。大家可以选择性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

先简单介绍流程。申请必需的环节为:择校、网申(即在学校系统中提交材料)和可能的面试。完成这几步后可以获得结果。必需的材料通常包括:简历、三封推荐信、过往学位学习记录及对应的成绩单、和申请文书。此外有些项目需要GRE,如果自己不符合英语成绩豁免人群(一般包括已经在国外学习两年及以上并获得或即将获得学位的人),通常还需要语言考试(如,TOEFL)。有些项目会有额外的要求,比如成绩单要认证,或者需要Diversity statement等等。

也就是说在决定了要申请博士以后,大家需要做的就是选择学校和具体的博士项目、准备材料、填写网申和准备面试,为了提高入选的机会通常还可以提前联系项目内的老师(套磁)。在材料准备部分我们进一步拆解每一步怎么做。

首先强烈推荐一些经验帖:

申请视角

Bioengineering方向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32556-1-1.html

Biostatistics 方向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728246-1-1.html

招生视角

强committee CS PhD项目审材料经验1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85851-1-1.html (部分内容需要积分才能看,在论坛内持之以恒地签到就可以获得),经验2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463109-1-1.html

硕士项目审材料经验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81428-1-1.html

UC SD 审核流程,从招生视角看网申材料,此处无链接,油管自行搜索标题“Getting into graduate school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hD) – Darren Lipomi UCSD”


材料准备

申请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考虑,优势永远可以弥补劣势。标化考试如GRE TOEFL的影响没有那么大,过一定标准即可。如果哪一项不好那么其他的优势背景也可以弥补。个人经验,几份申请必备材料的重要性通常是:CV (中的研究经验) + 研究相关推荐信 > > GPA > GRE > TOEFL。文书(通常是statement of purpose)的排序可能因项目和老师而异。

所有的材料集中为两个方面服务:1)表达对某个研究方向的好奇、动机、热爱(文书、研究经验)。2)能够在某个研究方向工作的能力/潜力(研究经验、推荐信)。此外,面试和推荐信还会被用于考察人格,比如是否易于相处、是否适合在这个实验室工作。

简历

重要性

简历是用来介绍自己研究经验和技能的地方,是套磁时的附件,也是面试的时候常常被老师们对着挑感兴趣的深入提问的文件。

如何准备

建议找找自己感兴趣的博士生和教授们的简历参考,GitHub库里放了我参考的一部分简历的链接,我在完稿前大概看了几十份简历。大家可以从这些简历中自己总结1)需要有哪些模块哪些具体信息;2)怎么表达(遣词造句)自己在项目中的贡献;3)学术领域看重哪些技能和经历;4)怎么排版。但是申请者的学术简历和这些博士生/教授的简历有几点不同:1)申请者的简历需要简述每段实习中做了什么,有细节来突出技能;2)申请者的简历可以放上没有发表成果但是能够凸显能力的研究经历,比如可以放课程项目。

简历放事实信息,不建议有评价性的表述如“做出很大贡献”,这些都需要通过事实展示出来而非直接说出来。保持简洁易读,参考Sacha EpskampAlexander Christensen,个人感觉这两位都是从读简历的视角写学术简历的典范。但是也都比较独特,模仿不来的话写个中规中矩的就行。

建议使用Latex或者R Markdown制作简历,比word排版方便太多,我见到很多优秀的申请者的word简历都经常会有让强迫症不适的排版问题。

附上一些GitHub库里列的简历资料中没有的,但是我自己喜欢用的小技巧:

  • 每个文章后面加上[pdf],会议论文[abstract] [slide] 插入超链接方便对方下载,我不喜欢在简历里放长长的doi号,占地方,就算放也可以[doi]
  • 在publication大标题旁边插入自己的orcid图标/谷歌学术链接。至少我申请的这两个方向不建议学术简历放推特领英,很少见到老师放,而且这两个账号很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学术技能
  • Publications标上序号,在实习科研经历处这样引用[1,2,3],互相呼应,这里不用顾及所谓apa引用格式等,简历只有一个目的,展示自己,没有任何格式限制,只要是能更好地服务于展示自己就行

建议同时做一个个人网站放简历:1) 可以实时更新自己的简历信息;2) 可以用visit tracker记录访问,辅助了解对方是否看到了邮件/开始审核材料;3) 有些老师更喜欢直接看网站而不是下载简历; 4) 也可以说明自己爱折腾、自我驱动。我在申请中有时候老师把我介绍给其他老师/学生都会在邮件里贴上我的网站链接,而不是附上简历附件,可见网站在某些情况下是方便很多的。建站指南与域名邮箱设置

三封推荐信

重要性

个人观点:推荐信的重要性高于一切。在研究方向匹配+硬件满足最基本的要求下,一封牛推(来自对方认识的名字的推荐信)基本可以到处拿offer。。。如果没有这种推荐信也没有关系,大部分申请者都没有,这种情况就还是要看个人背景科研经历。一亩三分地上的一段总结我觉得很不错:

“关于推荐信的原则大概是: a. 教授不认识的推荐人的强推基本等于没有; b. 不认识的人的黑推也是黑推; c. 一个认识的人的强推大部分情況下就够录取了; 陆本如果没有国外科研经验的话大部分人三个推荐人都是a,美本大大增加了P(教授认识你的推荐人),而你只需要提高P(你的推荐人给你强推|教授认识你的推荐人),这也是美本比陆本的优势所在。”

补充几句,1. 陆本可以通过暑研改善这个问题。个人感觉这年头没有海外的联系是很难申请到好的北美博士项目的,而线上线下暑研都可以建立这种联系。在基本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对方肯定是更愿意招收熟悉的人/熟悉的人推荐过来的人。2. 科研相关推荐大于课程推荐。3. 内容大于推荐人的title,通常的规则是选择更了解你的老师,除非其中一位在业内很有影响力/对方教授认识,否则所谓AP, full Prof并没有差别。

如何准备

在找推荐人写推荐信的时候,尽量提前一个月把申请列表、简历和申请的个人陈述发过去,或者找机会面对面聊一次让对方知道你的规划,如果不确定对方能否给strong/postive recommendation可以直接询问。我在逛论坛的时候发现黑推其实并不是极少发生的事情,直接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如果对方不能给强推可以换推荐人。推荐人不仅会给推荐信,还会需要在每个学校系统里给出细节评分,比如writing skill, integrity等等,可以参考UCSD那个视频,应该是类似这样的问卷。

另外注意在填申请系统的时候有一个选项是要不要放弃看推荐信内容的权利,建议放弃,有很多系统会默认必须放弃。除非推荐人主动给看推荐信,一般不建议主动要。如果申请多个学校,建议同时添加多个学校的推荐信息(系统会自动发链接给推荐人填写),方便推荐人一次性填完。如果等一段时间对方还没填(系统可以看到),可以通过系统发提醒。

有时候推荐信提醒邮件会进垃圾箱,或者系统抽风没发邮件,这个时候可以重发提醒并让推荐人去spam文件夹看看,如果还是不行,有些学校会提供备选让推荐人发邮件寄送推荐信,而不需要通过系统。

学位成绩单

重要性

很多学校会给GPA划线如3.0/4.0,除此之外我对成绩单的重要性并不够了解,只是感觉它比GRE TOEFL重要,但是和科研背景相比又很不重要。如果有对此更了解的老师同学可以在GitHub中进行补充。

大部分博士项目在要求在入学时拥有本科学历,即最早通常是大四申请,最晚没有任何限制。但也有个别项目要求入学时硕士学历。Ps.很多博士项目在学习期间也可以顺便拿同专业或其他专业(如计算机、统计)的硕士学位。

如何准备

我申请的大部分项目在申请阶段要求的成绩单是unofficial版本,一般来说在学校拿到的正式成绩单扫描出来上传到系统即可。有的项目要求申请阶段寄送官方成绩单(hard copies),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学校盖章密封后寄送。美国学校采用的基本是四分制绩点,但我申请的所有项目都接受不同的成绩度量,如五分制百分制,所以可以直接用自己学校的度量单位不需要转换。但是这个很可能因专业和项目而异,可以早点注册网申系统在里面看到具体要求。

有些项目可能要求对学位证成绩单做第三方认证,通常是WES认证,或者其他NACES会员机构。有些学校可能只认可WES,ECE,需要在官网确定。如果选用WES认证需要先在学信网认证成绩单学位证后寄送给WES,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建议尽早检索项目官网/申请系统确定是否需要。

如果需要,早做WES或ECE,不同公司成绩转换也可能标准不同,可以自行检索细节进行选择,同时网上也有详细的认证流程攻略可以参考。我自己为了赶时间用的是SpanTran,不推荐,我申请后期最大的烦恼来源就是它,打了无数个电话发了无数份邮件催,最后还是不得已跟教授申请了延期(此处可见博士申请是很灵活的),延期两周还没送到committee直接给waive了成绩单(可见成绩单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但是高压下还要被这种事情拖住容易对心态产生影响,尽量早点处理避免这种情况。

GRE

重要性

个人推荐先考GRE,考完GRE词汇量就足够了,然后托福基本只用备考口语了。听说V+Q 325+ AW 3.5就够用了。AW如果可以最好练到4,因为读博写作工作非常多,写作分数高是个优势。另外申请统计项目Quant最好满分,基本上中国学生细心点都能满分。GRE考试是V和Q两个模块轮流出现两三次,Q模块经常被大家戏称为休息时间。

因为疫情确实有不少学校不要GRE了,而且可能是长期的趋势,但是我申请的大部分的项目都是要求或鼓励提交的,所以可以提前留意一下自己要申请的项目,如果现在是strongly recommended就不建议抱有侥幸心理,或者可以直接发邮件问下一年是否要求,我申请的一个项目今年不要但是明年就必须要。

不过量化指标的影响并没有很大,留学服务培训机构一直在强调是因为大家一样的考试只有标化了,比较方便比而已,但方便比也不意味着就很重要,并不是说考好了就能进考不好就不行,对于required GRE的项目很多时候也只是招生者前期快速筛选用的,过线即可,不需要很无敌;对于optional的项目和简历上的工作经验类似(Stanford Info Session中招生老师的表述),仅作为全面考虑的一部分。博士申请人不多的项目甚至都没什么隐性线,每个申请老师都会看。

如何准备

GRE如果考了多次很多项目是接受拼分的,如果有需要可以参考这个帖子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475531-1-1.html

短期备考:

  • 经验攻略:https://zhuanlan.zhihu.com/p/38184751
  • 资料:我记得官网是有题库可以下载的,或者可以找之前考过的同学要/考满分的题也不错,阅读刷题非常有效。另外GRE官网是可以免费模拟考两次的,和真实考试的流程一致,可以在快考试的时候试试,一次计分一次不给计分。或者找一些软件模拟练习也可以。作文我看的是再要你命3k-GRE写作高频题目及考点精析,非常推荐,另外建议考试前刷一遍作文题,给每道题列一下思维大纲熟悉一下。

TOEFL

重要性

在介绍托福具体事项前,先表达我个人观点,英语非常重要,但是托福非常不重要。 实际上很多老师根本不管托福,只要过了研究生院的线以后托福的重要性为0(我遇到过老师连托福是打分制还是pass fail制都不清楚,更不会去 care具体分数了)。但是无论是写作技能还是口语沟通技能,会决定能多大程度得在文书、邮件和面试中表达自己,一百分的实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表达技能匹配也可能也可能呈现60分的水平。所以说英语非常非常重要,而且通常需要长期的训练,到一定水平后再去考托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回到托福考试本身。不想被学校卡的话总分100+基本通用了,不到100可能会被个别学校卡,但是90+甚至80+还是可以申请很多甚至绝大部分学校。难点是很多学校都给口语划了线。比如UIUC24,ND23,UCLA24,不过还是那句话,申请是综合的考虑,强项永远可以弥补弱项,分不够也可以申请(有些学校官网会注明这一点,实在不确定也可以直接发邮件问),比如这里ND UCLA都不卡小分线(亲身试验:我口语22)。另外有很多学校对于助教工作也会有托福口语要求,通常是26,但是这个如果达不到一般可以入学后再考托福,或者入学后考校内更好考的助教资格考试。

托福如果考了多次有个别项目(我的印象中并不多)也可以接受拼分(MyBest score)或者总分划线不接受拼分但是小分接受,这些官网FAQ部分一般都能找到答案,找不到也可以问小蜜。另外GT都是根据姓名(Ming Xing,大小写没影响,但是姓名顺序不能反)和生日(护照上生日)来匹配分数,邮箱和地址没有什么影响,可以更换。

如何准备

我的英语底子非常差,六级501分(我校保研底线是500)到GRE首考 Verbal 159 Quant 170 AW 4.5,托福口语外其他三项best score也都接近满分,其实是比较出乎我意料的,因为准备得并不多,但后来回顾每天读文献写论文都是在练。所以我个人比较推荐时间充裕的朋友在科研训练中长期练习积累而不是短期备考,一方面压力小一方面对申请文书和套磁也有帮助。 日常密集的科研训练完全可以满足GT的要求,比如写作(论文写作),阅读(读文献),听力(听讲座,学线上课程)。口语就比较难,我一直没有好好训练过,最后导致卡口语线比较死的学校我就没申请。

写作:我觉得科研中的论文写作训练是远远高于标化考试的要求的,科研论文写作好好练,申请文书就也没有任何问题。这里篇幅很短很难展开讲,一个要点就是作文的关键是逻辑而不是花哨的表达,尤其是不要长难句表达。逻辑训练可以通过读论文写论文练习,也可以通过看书学习方法论,写作方面推荐一下易莉老师的《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的》及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英文书目;荷兰心理统计联盟之前整理的句库(https://mp.weixin.qq.com/s/1n4K1MtkC3ZjV9vDduW3HA )也可以参考。逻辑训练推荐:《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和《学会提问》。

论文写作训练不光是要阅读模仿,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反馈,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这个过程其实很考验导师。记得珍惜老师的付出,很多人都是写完草稿(甚至无法称之为初稿)之后直接甩锅扔给老师,这样非常浪费彼此的时间,如果自己没有动力把这篇文章写到自己认为完美再给老师,那么老师给再多反馈学生也很难从中成长。

听力:推荐大家科学上网去油管学习,有很多好课程,有些教授也会把讲座课程录屏放上去,面试前也可以提前适应一下他们的口音,而且油管可以自动生成字幕,可以倍速练习,也可以找一些生活vlog看,了解文化差异。另外还可以参加英文讲座workshops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练习。短期备考建议倍速听TPO。

阅读:主要需要积累词汇量(背单词)、读文献和刷题(机经 TPO)会有帮助。

口语:我觉得找外导做线上实习或许是个好机会。如果时间充裕还是好好练好口语,免得申请的时候发现被卡比较尴尬。尤其是如果欧洲和北美混申,只考托福的话口语需要25才能满足大部分欧洲学校的要求。即使考不到,在实际应用中面对口语也要自信,我这种22分的和native speaker沟通都没什么障碍,只要听力好能听懂对方说啥就行,可能会影响一些细节的表达,总体问题不大。

短期备考资料:

  • TPO ,主要是模拟考试情况,同时可以用来估分,TPO来源可以淘宝咸鱼或者自己淘免费的(如考满分,考满分记得打钱hhh)

文书

必备:Statement of Purpose

博士申请通常会要求提交一份statement of purpose,有些学校需要personal statement,这两者的区别可以去油管找视频看。

重要性

文书通常非常重要,我看到有些教授表达过这是对她而言最重要的材料。这是帮助学校了解申请者个人目标和研究兴趣的关键材料。同时也需要用来展示写作能力(不需要新鲜的表达来讲故事,只需要用逻辑、事实分析自己的目的即可)。不能写成简历,需要有很大篇幅写兴趣和未来,过往背景主要服务于展示动机和热爱。 每个学校都会给一些指引说明,以及留意字数格式要求每个学校不一样。如果没有要求的一般2-3页/1000词即可。因为我写的唯一一份PS也是按照SOP写的(当时那所学校给PS的说明和SOP差不多),所以我没有什么写PS的经验。

如何准备

对于SOP主要展现(可以写完之后再对照一下有没有回答好我下面列出来的问题):

  • 对未来规划对这个方向的commitment(Purpose):未来规划涉及到博士期间想做什么领域的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博士毕业以后想干什么。
  • 背景是怎么引出并能够支撑自己的未来计划的/兴趣是怎么在研究中发展起来的(Background):这个部分就需要避免写成简历或者流水账,重点不是做过什么,重点是做过的事情怎么引出未来想做什么(兴趣)能做什么(技能),所有经历都服务于介绍自己兴趣是怎么日益浓厚的和技能特长。
  • 背景和未来规划如何与这个项目紧密相连(Match):此处需要研究对方项目独特的优势去定制:1)个人背景可能需要根据不同项目进行选择性介绍和定制;2)对方项目能给你的未来发展提供什么 – 即你为什么被什么吸引来了这里;你想做的研究方向和项目里的哪些老师匹配(极其重要,如果教授做项目反应模型结果你说自己想做结构方程那背景再强对方也大概不会录你,因为录了也没法指导)。一般可以提及1-3位老师,提多位是为了避免只提一位但是对方不收,但是也要避免三位提的方向太散显得都不知道自己想做啥;3)自己有什么技能能为这个项目做出贡献:这个不需要罗列,最好是能够在背景部分通过经历介绍展示出来。Don’t say it, show it.

文书写作需要先弄清楚招生者要什么,同一个领域会有一些大家普遍重视的,但是到了每个项目/老师那里可能会有独特的偏好,需要进行调研。在了解对方想要什么的基础上,阅读其他人的文书进行输入(遇到金句可以paraphrase后收藏),再构思进行输出,再进行无数次的修改甚至推倒重写。GitHub库里列了一些我当时读过的文书资料:

  • 强烈推荐的SoP课程资料(6个pdf文件),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招生者想要的是什么,最后写出来的可以再核对一下有没有满足文件里给出的条件。不用仔细看范文,这六份pdf的范文有点侧重personal statement,很多范文都是从小时候开始讲起,sop完全不建议这样,就讲述研究经历、兴趣和未来即可。 还有一些我看过的视频资料:
  • 油管“How to Write a Statement of Purpose for Grad School Applications (Masters/PhD Advice)” by TheRedHeadAcademic
  • 信息渠道处推荐的几个博主频道里的SOP教程

在从全局了解了文书的要求和意义后,还有一些可以注意的地方:

  • 所有加进来的东西都要为整体的连贯性服务(文稿要是流动性的,随着你的深入和研究经验进行展开)
  • 要细节,不要宽泛。细节才能展示出自己要论证的东西。介绍经历需要说明自己在项目中做了什么,另外项目本身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介绍这个项目中自己能够展示什么技能。
  • 不建议依赖任何软件,自己反复检查语法时态和错别字。
  • 定制:不是很建议一个文书改个学校名字申请所有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优势,需要做功课,这种功课在之后的面试中也非常有帮助。我个人的建议是申请类似的项目可以用一个逻辑框架,细节最好是贯穿全文地定制来展示匹配性。
  • 未来:文书的重点是展示未来五年甚至更久的发展潜力,CV才是用来展示过去的地方。

修改过程可以找同学改逻辑、找fiverr(https://www.fiverr.com/)上native speaker给建议以及润色表达(甚至可以遇到类似方向的博士生在上面),一亩三分地上也有一个模块是fiverr评价。很多期刊也有专门推荐的润色服务平台,通常还可以无限次修改。但是以上平台主要都负责润色表达,逻辑最好找博士生/同专业的同学提建议。最后可以给导师改(最宝贵的修改资源留到最后)。

潜在:Diversity Statement

有些学校还会需要Personal History (有时又会被叫Personal Statement或Diversity Statement),比如加州系各校。

Diversity Statement可以表达个人性别、肤色、家庭背景等身份(如,第一代大学生)对自己发展道路产生过什么影响,自己对diversity的认识,以及为此做贡献的承诺。也可以用来解释自己背景不够强的原因,凸显自己在劣势条件下做出的努力达到的成绩。只要写作和价值观没有大问题,这份材料的影响感觉比较小。一般来说字数要求不长,真诚表达自己的理解就可以。我当时在油管和一亩三分地看了一些教程和样例,大家可以自己去扒一扒。

潜在:Writing Sample

因为博士期间有大量写作工作,Writing sample可以帮助老师们了解这方面能力。可以是以前的课程论文或者投稿的论文,需要是自己作为一作写的全文(可以是经过其他人如导师修改的)。不建议太长(十页左右),有些学校会注明页数限制。有些学校不要求交writing sample但是可以提交additional document,这个位置就也可以用writing sample来展示自己。

建议在套磁前就准备一份writing sample,如果是自己有一作文章发表的就可以直接用,因为有些项目虽然没有writing sample的要求,但是老师自己可能会回复要。Writing skill是大家非常看重的,在科研实习中也要尽量多表现这方面的技能,来自导师推荐信的对写作技能的认可很有说服力。


时间线与择校

时间线

ddl包括:

  • 各项目申请提交截止时间
  • 推荐信截止时间:通常和各项目申请时间一致,或推迟几天
  • 托福GRE成绩单送分ddl:同上。最终ddl前至少留1-2周考完出分+1-2周送分时间。但是有个别项目可能会有特殊要求,比如最终ddl前一个月送到,这种极少,但是需要提前确定,避免错过

基于这几个ddl需要安排:

背景提升:

  • 从决定读博开始就可以准备了,越早越好,常见的提升科研背景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校内找实验室实习;暑期找国外/国内暑研;参加学术会议

套磁:

  • 一般来说对于12.1截止的项目通常在8-10月比较合适,因为太早不容易长期保持联系,对方可能也不确定能不能招生,也容易被忘,注意避开对方刚开学邮件非常多的那几周。

材料准备:

  • 了解各个项目要求:一般10月左右当年申请要求会全部出来,在此之前可以看去年要求(官网就有)来进行准备。需要检查:
    • ddl. 需要注意个别项目如果采用rolling形式,早交会有优势
    • 成绩单是否需要official (寄送正式成绩单)或认证
    • 是否需要G,是否接受GT家考,GT是否划线,小分划线是否严格卡
    • 文书具体要求
  • 托福GRE考试:建议申请前那个暑假或之前考完/至少考出分数,之后9、10月再刷分也行,现在都可以线上不用担心考位问题。
  • 文书写作时间:建议申请前那个暑假就开始写,文书放一个月后再看通常能发现更多问题,所以尽早准备。
  • 简历:越早越好。
  • 推荐信:发推荐信链接前一个月联系推荐人。注册好网申以后其实可以很早就发推荐信提醒给推荐人,通常不需要提交申请就能发。
  • 成绩单认证:如果需要,ddl前两个月开始办理。

填写并提交申请表:

  • 一般9-10月会开放,那个时候就可以注册账号仔细留意里面各项要求。
  • 提交时间因人而异,只要在ddl前交完就行。我的项目几乎都是12.1截止,我是10月底提前交了一半材料要求比较简单的,好处是11月我焦虑确实减轻了很多,更从容地准备剩下的项目了,一个项目托福送分丢了也及时发现让ETS重新送了一下。坏处是11月我简历有的几处新的内容都不能更新,包括文书后来想到一些更好的表达也不能更新。

面试时间:

  • 有些项目官网会注明面试时间,没有的话可以去GradCafe看往年时间。
  • 很多项目完全取决于教授,交完申请可能就会有面试。或者如果和教授很早就有联系甚至可能没有面试直接就录了,博士申请非常个性化,过往经验未必通用。

择校

博士项目除了导师的方向、研究和关系资源甚至个性之外还要考虑项目的资源,比如项目里的其他老师的支持、同辈环境、项目里往届毕业生的发展。相对于导师,学校名气对于学生取得学术上成功的影响可能更小,但是回国或者去业界发展时,学校综合排名(注意学校在美国的名气和在国内可能是非常不同的)也有一定作用。当然,这个基于每个人过往经验带来的偏好都会有所不同。

择校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同领域的高年级博士生,可以是完全没见过的师兄师姐,我申请的绝大部分项目都联系了其中的学生问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了解一下各位师兄师姐心中好的导师、项目和排序,一般好的项目的回答都很一致,但是说到主观的具体排名差异就非常大,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和关注点不完全一样。

很多项目在十月份左右会提供Information Session,所以尽早关注建立联系。有些学校网站可以很早建立联系他们有重要申请活动都会邮件通知。比如去年十几个学校联合办了一个Quantitative Methods的联合Info Session,推上和学校官网可以查到这种信息。

如果是想要申请我这个方向的同学,推荐这个学校列表https://smep.org/resources/about-quantitative-psychology(如果是想要毕业去学界的尤其是留美的,安利Notre Dame,ND Quant Psy毕业生在academic job market的记录非常好)。

https://timdettmers.com/2022/03/13/how-to-choose-your-grad-school/


套磁

套磁主要是以下几个目的:1)了解对方今年是否能收学生;2)通过对方的回复判断自己申请上的可能;3)了解项目;4)展示自己。

  • 对于导师决定录取的项目套辞应该是比较有必要的。有些项目官网也会建议提前联系。对于强committee的项目也可以提前联系问问感兴趣的老师要不要招生,而且导师也可能在committee里影响录取。对于非常感兴趣的老师,也可以很早联系并进组实习。

套辞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 联系前:看老师主页,有的老师会提供是否招生的信息,有的老师会说不要因为申请联系我请走官方途径;还要看研究,即使没时间看全文也要看几篇最近的摘要;
  • 一个项目最好一次只联系一位老师,如果收到回复也不建议再联系更多了,如果两周没收到可以再联系其他老师。同时联系多位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185937-1-1.html
  • 强烈建议用Gmail或者 Outlook,我的学校邮箱在发套辞邮件的时候进了两次垃圾箱(通过对方学生问才知道没收到邮件,差点错过了这个机会)。我用Gmail没遇到过这个问题。强烈建议专门注册一个邮箱用来申请,这样在后期等通知的时候不容易被垃圾邮件干扰。这个邮箱可以统一 ETS申请套磁都用一个。另外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可以1)注册一个带专业名称的邮箱名;2)用个人网站域名邮箱,域名上选带专业名称的。
  • 邮件怎么写:普遍的建议是写短一点,附上简历,表达兴趣,网上有很多模版可以参考;带着明确的目的和预期发邮件(“Why are you writing? What do you hope to get in a reply?” from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6769-1-1.html )以方便对方回复,比如询问是否招生。有些时候老师不回只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回;
  • 称呼:Dr. 姓 即可,或者Professor 姓。一般来说对方回邮件的后缀如果用名,之后就可以不用Dr. xx直呼其名。
  • 避免粗心:我个人的技巧是先在word上写,反复改,然后发送时选择定时发送,我在按下发送键后心态和发送前很不一样,就可以用全新的心态在按键到定时发送前这段时间再次检测,这个时候容易检测出问题;
  • 邮件表达技巧:邮件介于口语和论文之间,建议从推上老师们之间的互动中“抄”表达;这个视频不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8yvN5oOKHY
  • 模版回复:很多人都在说收到模版回复就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申请,但是我一直觉得申请是非常综合的过程,即使简历邮件没有打动对方,文书推荐信或许就可以,所以只要对方招生就不要放弃机会。而且模版回复可能就是大佬个人习惯,我在联系一位大佬的时候只收到了两句话的回复,但是后来拿到了offer,而且聊了几次发现对方只是邮件语气平淡,聊天非常热情;所以我个人感受对于申请人很多的方向模版回复可以视为老师不感兴趣的信号,其他方向回复风格更可能受到老师个人习惯的影响;
  • 没有回复:通常一次不回复可以一周后补发一次,两次不回就可以放弃了,不要过度骚扰;
  • 老师读没读:不要在邮件里放插件记录对方是否阅读。如果真的很想申请对方且一直没收到回复,可以找自己和老师都认识的人(比如自己的导师或者对方的学生)转发/询问一下以此保证对方能看到邮件;
  • 面谈:有些老师如果对申请者很感兴趣+有时间+需要更多的信息补充或提供,可能会约提前聊一聊。发邮件的时候可以补充一句I would be very happy to talk if more information is needed,这样既不是要求面谈,也不用让老师主动。

面试

在上述套辞后拿到的非正式面试中:

  • 不会问特别正式的问题。老师们会问一些简历中他们感兴趣的研究经历,但可能他们想了解的就一两个问题,甚至容易导致没有话题而冷场。我个人感觉老师们给这种面谈机会主要是想帮学生了解项目、了解实验室未来几年做的研究和表达想收学生。
  • 建议准备一个ppt介绍一下自己的研究,抓住对方问你研究经历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精心准备过。
  • 要准备问题问回去,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去了解对方的项目,准备问题和ppt 也可以避免冷场。问问题也是表达自己想去这个项目的一种方式。常见问题放在了GitHub库里。
  • 建议早点准备好正式面试的常见问题,在非正式面试的闲聊中也会发挥作用。
  • 聊研究的时候最好能提供有意思的信息给对方,这样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场有价值有信息获取的对话。
  • 聊完发感谢信,不要期待回复,对方收到就行了。因为一般感谢信也没啥信息不需要对方回啥,这种回复与否主要取决于老师个人习惯而非面谈质量,不用为了不回复而焦虑。
  • 细节:1. 不要过早点zoom链接测试,有人进入会议室对方会知道的,会显得比较紧张,提前2-5分钟足矣。如果要测试zoom可用性可以让朋友发链接测试;2. 记得检查是在美东,美中,还是太平洋时区,免得错过会议。

正式面试

面试作为整个申请综合考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提供以下信息:1)是否能够正常英语交流;2)是否易于相处;3)有什么技能(研究中的技能如编程写作实验设计、教学等);4)有什么兴趣(同statement of purpose);5)为什么要来这个项目,有多大可能来这个项目(同SoP,要回答号这两个问题需要先了解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说到对方心里去)。基本上一切自我介绍、回答甚至提问都服务于在这几点上加分/减分,自己先彻底想清楚后三个问题才能灵活面对所有问题。

GitHub库中放了常见的PhD面试题目(也欢迎大家在文件里补充),也包括常见的可以向老师了解的问题。热门项目可以在一亩三分地论坛中找到往年甚至当年面试题目,还可以问师兄师姐当年面试情况,找他们或者同学、或者Fiverr上付费找人进行模拟面试。

面试时间与形式:有些项目是没有面试只看申请材料决定的,这个可以从师兄师姐老师和官网那里询问到,或者在GradCafe上看往年时间。面试时间每个项目甚至每年都会有所不同,尤其是由导师决定录取的项目,非常非常灵活,完全由导师安排,可能会很早在圣诞前。有些项目就是单独和申请的老师及其实验室里其他学生聊就行,有些项目会同时和项目里所有人聊,可能是在一起聊,也可能是和每个老师单独聊。

细节1 – 可以有劣势:不需要什么都懂,不懂的直接说不知道就行,对方不是招教授是招学生(招教授都不需要什么都懂。一切的回答都要服务于为什么想来这里,所以遇到劣势的时候可以顺势把它转化为自己未来几年想提升的+对方项目能够提供的点。

细节2 – 最棘手的问题:在所有面试问题中,我觉得最棘手的就是"这里是不是你的top choice" ,“你还申请了哪些项目"或者要求提前确定下来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基本都是试探去的可能性,如果是dream school就抓住机会表忠心。这种问题可能是老师问也可能是学生问,在说实话的前提下尽量表达更强的commitment。 要求提前确定不常见但听说有,听说可能还有老师要求提前发邮件承诺才给offer(留下证据),同样这种如果是首选就直接冲。如果不是且已经有更好的选择就可以说清楚攒人品,如果不是首选但还没拿到更好的选择可以说明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尽量拖一拖。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这种问题也会被邮件问到,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拖着不回复,哪怕不想这么早决定也要回问最晚可以什么时候决定,不回复大概率就没了(如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24588-1-1.html )。这个时候甚至可以考虑去push梦校“其他地方让我提前做决定但是我想去你们那,有没有希望+啥时候能知道结果”。

细节3 – Ask back:GitHub里放了一些ask back常见的问题。我这里分享一个我每次问出去对方都会非常开心的问题。我问过两个项目里的很多老师,一个项目是以毕业生在教职市场非常出色的placements名声在外,一个项目是当年刚好就有两个学生拿到了很好的教职,这个问题大概是“我听说/注意到了xx,很牛逼,我想问从你们的视角来看,是什么让你们的学生在教职市场这么有竞争力,这和你们的训练有什么联系”。每个老师都会有很不一样的答案。

这个问题受到对方喜欢主要有这几个原因:1)展示了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找教职,而且我想做的你们项目能给(匹配);2)展示了我时刻关注你们项目(我想去);3)给了对方展示项目的机会(勾起对方的表达欲)。同时还可以帮自己了解老师重视什么。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可以自己挖掘这样的问题。

双向选择:面试仅仅是对面考察学生的英语表达、人格、基础和热情的环节,也是学生搜集信息做决定的环节,对方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了解这个项目,方便最后做决定,仅仅凭着网上搜索信息和半小时聊天决定未来五年的归属通常是很难的,面谈是非常高效地获取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这也是极好的机会接触领域的大佬。

对于没有出过国以及很少英文交流经验的同学,有时候可能连开场的招呼都不太会打(当时的我也是这样),几经磨练学到了一些避免冷场的技巧:

  • 一般最开始就是hi, how are you, good how are you
  • 闲聊基本都是聊你现在在哪个城市,有些老师如果来过中国就会多扯几句
  • 不要自己掌控节奏,容易冷场,交给老师掌控,比如说完how are you等对方就行。我个人一紧张很容易多说话想自己掌控节奏,但是越这样越表达不好,后来发信息尽量放松交给对方就行
  • 每个老师习惯不同,有的会开场就问你有什么问题问我么,然后问完可以补充问对方有没有问题问自己,有的会开始有各种问题问你,这种几乎不怕冷场
  • 如果发现老师问题不多,抓住他任何对你经历感兴趣的点主动介绍研究,不然时间水不过去很容易冷场,但是如果老师问题多看起来比较焦虑,就不必要太主动,对方大概率不会冷场而且可能不喜欢被控场
  • 事先准备很多赞美的表达!!当然最高级的赞美是听完对方的介绍然后提炼优点/关键信息专门讲,如果提炼不了就 very cool great amazing nice也就行
  • 事先准备问题问回去,而且尽量多准备(5-10个),我遇到很多场面试都需要我一直问问题,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me的时候对方都说没有,而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准备充分就很容易冷场。问问题也能体现信息搜索能力、事先对这个项目的了解、自己想在博士项目里获得什么,和对这个项目的感兴趣程度 https://blog.ml.cmu.edu/2020/03/02/questions-to-ask-a-prospective-ph-d-advisor-on-visit-day-with-thorough-and-forthright-explanations/
  • 保持微笑,对方说的时候可以点头,不要插话,尽量放松,紧张会带动着对面紧张
  • 不用着急,可以想一下再回答
  • 表现得nice易于相处一点。比如问劣势不要说我工作太努力没法很好的平衡工作生活,这种回答容易引起反感,对于这个问题适合选那些你想提高的且对方项目能给你帮助的。
  • 如果是一对一和在国内上过本科的老师聊,可以等对方先开口,来判断说中文还是英文,我的经验1对1的时候对方都是说中文。但是如果对方是你申请的老师也可能会用英文考察口语
  • 建议fiverr上找人模拟面一次,不用找博士生,随便native speaker就行,找找自己的问题,比如姿势、表达、手势。Yes, Prime Minister第一季第二集电视演讲也讲了很多技巧可以参考。
  • 最后我个人觉得口语表达不用太纠结语法词汇,对方都能get到。当然个别问题听不懂可以sorry can you repeat that? 甚至可以让对方重复两次。

钱与录取后

Funding

Funding确实会决定老师今年能否收学生,但是学生方面并不太能改变这一点,而且北美博士申请基本都是全奖不太需要自己找钱,所以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不能收就只有换个实验室问了。不同地区生活费水平差异很大,以及不同学校给资助需要附加的工作(助教、RA)也可能不一样,这个等拿到offer再对比考虑就行(但听说会有部分学校一些奖学金是在9-10月就开始申请,可以留意一下)。通常来说私立学校/钱多的方向会一开始就确保5年资助,如果只能先确保1-2年的就需要咨询一下师兄师姐后续是否好获得资助/TA RA情况。

Funding通常分为两种,Fellowship和Assistantship,前者通常不需要交税名额相对更少,后者需要工作需要交税。可能很多申请者都不知道的是,在录取后有时候还可以进一步谈判奖学金,就像是找工作谈工资一样,下文会讲到为什么以及这么谈。 信息渠道:http://www.phdstipends.com/

这个网站列出了很多PhD资助结果,非常像GradCafe录取结果,可以在里面参考自己专业学校往年给的stipend资助金额。同时这个网站有各地区各项生活成本(学生的生活成本可能和其中不太一样,可以多问问项目里 的学生) https://livingwage.mit.edu/

录取后

录取分为非正式和正式offer,通常面试后一段时间会了解是否拿到前者。正式offer会更久一些,需要学校统一发。 从非正式到正式再到做出选择,这一部分也很重要。一方面如果要长期在学术领域发展(抬头不见低头见),如何好好沟通甚至拒绝都需要谨慎,另一方面从拿到offer到commit之前这段时间还可以用来谈钱。

其中一亩三分地论坛这个帖子精辟地总结了谈判的要点(地表最全奖学金攻略:我的二十二万刀经验分享|一亩三分地研究生申请版),这个帖子是针对硕士的,实际上博士也可以这样搞,老板甚至可能主动帮你搞(老板可能会问有没有其他offer可以拿去申奖学金的)。因为在学校确定要你之后是不太在乎再稍微加点钱换来你选他的。我拿到的所有offer都给了fellowship,其中过半的offer中PI 明确表示是全校最好的 fellowship,而这里面有两个就是PI事先告诉我有其他offer可以拿去match后弄来的(他们在写奖学金的提名/推荐信的时候也需要这种信息来辅助)。

但是谈判中的表达很重要,尤其是要表现真诚热情避免傲慢,需要表达的状态是我真的很想去只有钱这一个阻碍(+原因)就行了,而不是别人给了更多你们又能加到多少给我。上面放的那个帖子总结的非常好可以参考,油管上也有更多经验视频分享,这个和求职时拿competing offer谈判是一个形式,也可以参考那些谈判经验。

如果是学校发的offer邮件,415ddl前做决定就行不必要回复(回复感谢告知收到了也可以),但是博士申请和导师的联系很强,如果是导师发邮件肯定要回感谢信。具体回复建议(如何表达激动不显得拿了offer突然就冷了,同时不那么快做决定-不用强调自己需要时间做决定,大家都懂)和415协议详解可以参考这个帖子 回复学校录取信息邮件的tips(附415释疑)|一亩三分地申请文书版

在拿到梦校offer后,可以提前撤销还没出结果的申请或者拒绝其他地方的申请,甚至每拿到两个就可以思考拒绝哪一个,早点给在waitlist上的人机会也给自己攒一攒人品,但是也要先确保自己拒绝后不会后悔再做决定。如果需要withdraw申请或者拒绝申请,这个帖子详细介绍了沟通技巧 关于withdraw,大神们请看,据说标题一定要长。。。。。。版主能置顶吗版主真负责给力|一亩三分地录取汇报:研究生版

在已经确定承诺了接了某一个offer后,就可以直接拒绝+撤销其他所有申请了,也就是说申请结果就定下来了。早点拒绝对方也可以早点给找下一个,免得浪费对方招生经费。在对方发offer前撤销比拿到offer再拒绝心理压力少太多,完全没有愧疚感,而且我每次撤销对方都会感谢并祝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任何口头或者informal offer撤销或拒绝其他申请,只要不是正式offer都有飞的可能,如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24588-1-1.html


信息渠道

搜索引擎:这个渠道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容易被遗忘,其实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自己搜到,包括本文中一笔带过的常识性的细节如果有不理解的也可以在网上搜到。各项材料的具体攻略和他人经验都可以在网上搜到足够的信息,下文介绍了一些具体网站。

项目官网:可以了解到老师们的简历、是否招生、学生情况、申请细节要求、毕业生去向,下面有一个模块介绍如果通过官网从0了解一个项目。建议尽早留意项目官网,如果能够建立联系(有些项目比如哈佛斯坦福可以订阅他们的信息)就提前建立,如果不能订阅,就经常留意一下。

Information session:一些项目会开information session甚至sop workshop,有些还是没有回放的或者回放只发给报名参会的人,所以要留意报名时间。info session是非常好的直接接触项目里老师学生和问问题的时机,平时发邮件他们不一定有时间回复,info session就可以抓住问问题。

一亩三分地:最著名的留学和海外生活交流中文论坛之一,信息非常全,几个每类材料都可以找到各种模版和具体经验分享。博士申请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细节问题,比如推荐人一直不交,成绩单认证各平台规则等,这些在地里大多可以找到有类似经历的人分享经验。甚至有些邮件不知道怎么回/发,比如如何不冒犯地拿其他offer催梦校,这些都可以找到很多现成的提问和回答,如果没有直接在上面问就行。论坛里有些信息需要积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阅读和下载,这些积分都可以通过签到获得,建议早点注册积累。

GradCafe:全球性的留学申请论坛,可以看到项目往年申请流程(面试时间)。 B站和YG:有老师们的讲座,前人经验。准备各个材料的时候可以在上面找到详细的攻略视频,同时面试前强烈推荐搜搜看有没有老师的讲座,讲座通常比论文有更多个人偏好的信息,可以抓一下。推荐几个 Up主,B站“我是王大哥”,油管Casey Fiesler; Ivan Valdovinos; Darren Lipomi。

推或领英:有很多老师在上面都开了账号且活动频繁,经常关注一下能够挖到很多信息,比如quant psy十几个项目联合info session信息,还有一些老师会在上面分享申请攻略。另外推上看教授学生们的互动可以学到可以用到邮件里的表达。

学术会议:学术会议可以了解感兴趣的老师最新的研究方向,了解有哪些非常有影响力的教授,也是建立联系的好时机。至于有哪些会议可以参加可以注意老师学生们的简历;有些会议有类似meeting up with a mentor的活动,如果参加了会议强烈建议参加这种活动,我的第一段暑研就是这种活动发展出来的,第二次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 mentor后来直接给我发了offer。参加会议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尤其这两年线上会议很多只要交点报名费就行,不用机票啥的,自费都很轻松;线下会议也可以了解很多学校对本硕学生有论文报告接收的都可以提供资助,多抓住这些机会。

老师师兄师姐:这是最重要的渠道。内行的信息极其宝贵,他们能够帮助搭建对这个圈子的理解框架,也能避免盲人摸象的错误判断,框架搭好了剩下只需要自己不停挖掘细节信息。

如何找到内行:途径1:身边的师兄师姐和导师;途径2:可以直接给项目里的学生发邮件建立联系,如果是中国人且国内本科可以顺便要一下微信更方便交流。他们的信息通常可以从这些地方获得:1)项目和老师简历/实验室网站,有些项目官网看不到学生信息可以找有没有附属的研究中心,那些网站里也会有学生信息;2)领英搜目标院校和项目的关键词(还可以进一步去他们推特互动和好友列表找其他在读学生…);3)文章通讯信息或者GitHub上可以看到邮箱;4)搜名字找个人网站。

这样搜索和联系虽然比较鲁莽,但是大不了就是被无视。即使不回复,看到他们的简历背景也非常有助于了解这个项目里的学生都在做什么工作,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这个项目,并在文书中侧重表达。如果收到回复,记得感谢师兄师姐们完全无私的帮助,同时也建议珍惜这种资源,问重要问题,能够在网上搜到的问题尽量别问。

博士毕业论文:可以根据教授及其毕业学生的人名校名去数据库搜,基本上美国大学硕博论文都可以搜到,看学生的毕业论文可以了解自己进去大概会做怎样的工作,看教授和学生们致谢部分也是了解导师指导风格和性格特点的一个好办法 :) 项目官方联系邮箱:每个项目都会注明有问题可以寻找的小蜜,不懂的问就行了。比如文书要求,送分,这些申请细节都能得到答案。我在写sop的时候对instruction感觉困惑的地方也是直接问小秘,这些信息如果小秘不了解或者不回可以搜项目里刚进去的师兄师姐邮件问,如果实在再不行就可以问老师。

欢迎在GitHub或评论中补充更多渠道

项目官网

重点看的模块:

  • Admission或者doctoral program:1. 会有各个项目的介绍,内容比较空,但是也可以帮助大概了解一个项目;2. 会有申请的具体材料要求,sop细节要求,咨询邮箱,甚至申请时间线(面试和通知时间);
  • Faculty:可以了解和哪些教授比较匹配,他们最近在做什么研究,实验室有多少学生。除了项目主页,有些老师会有个人主页。对于简历更新慢的老师,可以去本领域常见的基金里(可以参考老师文章的funding部分)搜索老师们最近有没有中什么项目(决定了接下来几年的研究方向),以及去谷歌学术看最近的文章。
  • Current students:1. 看人数可以了解申请的项目每年收多少博士;2. 他们进来以后做什么工作,有些项目还会把博士论文放上来,如果没放,参照上述方法搜;3. 他们是以什么背景进来的(官网没有可以拿名字去搜背景);4. 他们怎么描述自己的研究兴趣(SoP可以模仿);5. 学生毕业去向。

背景提升与思维转变

背景提升

研究经验及研究相关的推荐信永远是博士项目申请最最重要的。因为如果申请者没有科研经验,招生者会比较难以判断TA是否适合并真的对于未来五年的工作感兴趣。文章未必有好的项目经历故事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简历里建议写工作细节)。

提升研究经验的方法包括校内进实验室;校外暑期科研(线上线下国内国外)。校内通常自己联系实验室即可。校外有一些学校有专门的暑期项目可供本科生申请,如UCLA-CSST, Notre Dame-iSURE等。也可以可以自己直接联系。硕士生没有课的甚至可以考虑休学半年出去暑研,这种往往会得到外导资助,但前提是硕导同意不影响自己毕业。如果是可以线上工作的专业也可以联系线上暑研,比较省钱也不用折腾签证机票等工作,也是自己联系就可以。具体暑研攻略可以在一亩三分地论坛上找,有很多经验分享。

从个人长远的学术发展来看,科研实习也不仅是量化的拿到推荐信、发表文章这些益处。更重要的是能在这个过程中开阔眼界,挖掘兴趣,锻炼技能,收获成长(我的每段实习前几个月都是我成长最为迅速的时候)。学生时光有很多的机会去试错,科研实习就是很好的机会去尝试。

思维转变

我在申请的时候经历了一些思维习惯的转变,这些困惑和转变我在论坛中也有见到,所以简单分享一下以供借鉴。留学申请和国内申博或保研突出的区别包括:

(1)不确定性更大,比较少出现提前互相承诺的情况。老师们很少会提前口头承诺,所以学生不建议只盯着一个老师,可以多申请几个。老师们也清楚学生会同时申请多个,有给offer不来的风险,也不太会要学生提前承诺。很多老师心态很开放,比如会在我套磁他们的同时给我推荐其他学校,或者同一个学校里的其他老师。这种不确定性会带来焦虑,但好处是可以打开心态多尝试多探索。

(2)匹配极其重要。博士申请中量化指标很难起到决定性的效果,会比较看重学生背景和追求与项目/某个实验室是否匹配,是否是个适合在此工作的人。这种适合包括研究方向、未来计划、甚至性格。强背景的人也可能因为不适合被拒,因而没有必要盯着GT GPA文章数量去判断自己录取的概率。

博士被拒绝有很多原因(对方今年无法招生/不在committee里等等),实力足够能够保障有不错的去处,但是无法保证一定能去到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有很多运气成分)。而且我个人觉得申请博士和找业界工作或毕业找教职很像,涉及到的评价永远是看未来发展潜力,而不是看量化的过往背景成果,量化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但是还有很多方面比如热情、志向和人格需要在互动和statement中体现。

最后个人觉得留学中介对于博士申请的意义比较弱。因为博士申请是非常个性化定制的,中介了解的信息不够细致,中介肯定不如看了很多文献的申请者了解项目和教授。即使普适的信息他们都未必能保证正确,比如我申请的时候看到多家中介微信公众号介绍ND不接受家庭版托福成绩,实际上学校官网清清楚楚写着接受。有些博士项目一年只收个位数的博士生,这时候自己精心定制的还是广撒网的很容易分辨出来。


结语

希望这个攻略能够帮助大家构建一定的思路,也希望从这篇攻略中获益的同学能在申请之后将这种打破信息鸿沟的工作传递下去。

编者注:希望未来 $SHUFly$ 可以成为SHU最好的申请信息平台😉

0%